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句 > 讀書名言 > 《島上書店》讀後心得精選四篇

《島上書店》讀後心得精選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55K 次

《島上書店》讀後心得精選四篇

《島上書店》讀後心得精選四篇

導語:《島上書店》,一個島上的書店,倒也沒有孤獨的風情,大可以想象成一個封閉的小社區等。故事說的是一位男性書店老闆與一個遭遺棄的孩子,一位女性出版社推銷者的故事。下面是由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一些關於這本書的讀後心得,希望能對你們有所幫助!

《島上書店》讀後心得精選四篇

【第一篇】

——無人爲孤島,一書一世界

7月18日下午17點左右,於羅寶線地鐵上讀完此書。說來也有意思,這本書是小珊借我看的,我也正好斷斷續續就在她農曆生日這天讀完了,給予好評。(乾脆就愉快地把這篇文章作爲生日禮物吧!拖了蠻久,感覺再不寫,記憶與感觸的碎片就找不回來了)

感覺每本書的內容都不能從其標題中直接看出,比如《麥田裏的守望者》、《挪威的森林》、亦或是《百年孤獨》,但起碼這些名字給了人一些遐想的空間。而《島上書店》,就是島上書店,但我還是在腦海中腦補出了文中的那書店,古色古香,咖啡色色調,這也就是書本的魅力所在——自己從文字中構建一切情景。並且,英文原名是"The Storied Life of A. J. Fikry"(作者爲加布瑞埃拉?澤文 Gabrielle Zevin),也非常樸實簡單。

簡單的說,這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層次分明,劇情也富有戲劇性與轉折,但沒有大喜大悲,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溫暖,讓人嘴角微揚。先把書本最後的書評貼上來吧:

A.J.費克里,人近中年在一座與世隔絕的小島上,經營一家書店。

命運從未眷顧過他,愛妻去世,書店危機,就連唯一值錢的寶貝也遭竊。他的人生陷入僵局,他的內心淪爲荒島。

就在此時,一個神祕的報復出現在書店中,意外地拯救了陷於孤獨絕境中的A.J.,成爲了連接他和小姨子伊斯梅、警長蘭比亞斯、出版社女業務員阿米莉婭之間的紐帶,爲他的生活帶來了轉機。

小島上的幾個生命緊緊相依,走出了人生的困境,而所有對書和生活的熱愛都周而復始,愈加洶涌。

這本書提醒了我們,愛與被愛的能力、付出與接收的意願,能拯救陷於孤獨絕境中的我們。一則美妙、動人的故事,關於人生的救贖與轉化,它會在你的胸中迴盪許久許久。——加思·斯坦

名家也已經點評得很透了,簡單談談這本書的特色以及我自己的一些見解吧!

《島上書店》的一大特色,便是每個篇章都採用一本書以及A.J.對其的短評作爲開頭,起初是A.J.?自己的書單,但到了後面變成了他對瑪雅的親情告白,字裏行間,是父女之情,是拯救孤獨A.J.的一種愛。有趣的是,這些名篇也可以作爲我們自己的書單來完善閱讀經驗,也是作者的良苦用心吧,因爲作者的寫作目的便是感謝用書本豐富他成長曆程的父母以及贈送他納博科夫短篇集的男孩。

還有一點令人感到溫暖的便是書中角色關係的轉換,因爲被拋棄的孤兒瑪雅,冷冰冰?的一切都變得似乎有溫度,最開始解凍的便是A.J.費克里,儘管他對嬰兒毫無概念,但瑪雅稚嫩的"愛你"便足以讓冰山融化。接着便是警長蘭比亞斯……你本以爲他就是一個陳腐的老警長,可是當他受到A.J.的影響開始閱讀,當他也從瑪雅處獲取溫情,併成爲其教父,他也開始變得有血有肉,還組織起了警察讀書會。我必須承認我很喜歡這個讀書會,想象中滑稽、有趣又富有意義,大多數時候他們會閱讀偵探或與案件有關的小說,會展開激烈討論,甚至吵至激烈還能拔槍相向。還有各種書店小活動的參與者,男女老少。這就是一個小小的艾麗斯島,儘管它沒有真正與世隔絕,卻是像極了平凡人的桃花源。

瑪雅是一個在書店裏長大的女孩,她的世界雖然很小,卻比整個地球都大,因爲那裏全是書,她一邊享受着兒童成長的樂趣以及身邊人的關愛,一邊在書中取得精神的營養。相信你會被那溫馨的場景打動。

再後來,阿米莉婭,因爲塵封的《遲暮花開》,因爲A.J.重新燃起的對生活的希望,因爲瑪雅以及一切的原因,包括愛,再次來到的A.J.身邊,她的身份得到了轉換。三個本無血緣關係的人系成一條紐帶。你真心爲他們而高興,他們都是書迷,能在小小的地方碰撞出大大的火花。心靈的知己當然是比肉慾的解放要重要得多。提到這本書內的情愛描寫,實際上作者非常淡化,僅僅是把其作爲生活的一部分來寫罷了,就像吃飯喝茶一樣平淡無奇,佔得篇幅也極小。閱讀到那些地方時,感覺也就是在兒童電影中看到了一幕接吻罷了,作者拿捏的程度非常到位,一點也不過。他是爲了描寫愛而下筆的。

實際上,書中的那些成年人都經歷過夭折的感情,A.J.與阿米莉婭,到後來雙雙離婚的伊斯梅與蘭比亞斯也結合到一起,你甚至是覺得這很自然,因爲當他們心中有愛的時候,自然就會被連接到另外一個擁有愛心的人身上。我還記得當時有個小感悟就是,只要心中懷有愛,也自然會遇見另一顆充滿愛的心靈。世事就是這麼奇妙,就算你生活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島。

再後來,A.J.費克里病了,感覺我還沒翻出幾頁書他便匆匆?離開,實際上他該交代的也都交代清楚了,包括再次對親人表達愛意。在這之前,失蹤的《帖木兒》回來了,沒有人因爲這本書的失蹤受到懲罰,A.J.也獲得了手術的經費以及對親人生活的保障,儘管他無可避免地離去,但你竟不會過於悲傷,因爲一切都被包圍在愛裏面,你只會默默接受自然的安排。

然而島上不能沒有書店,不能沒有那個影響千家萬代的書店,蘭比亞斯和伊斯梅放棄了佛羅里達的度假生活,決定接手這座島上書店。

"沒有書店的地方算不上個地方,伊西。"?

我也渴望在心靈的小島上,能找尋到這麼一家充滿溫馨與愛的書店。

【第二篇】

閱讀愛好者”寧願沉浸在《島上書店》這樣緋紅色的夢幻之中,安慰自己“逆流而動”的閱讀也有一種英雄氣概,獨立書店則透過門口的“宣言區”爲自己加油打氣。更多的人是迷戀“閱讀”這種浪漫文藝的動作,而不是讀書這種偷懶不得,一本一個腳印的智力勞動。

與書相遇,與人相遇島上書店是夢幻童話

在這樣一個近乎與世隔絕的小島上,“唯一的優質文學”帶給者是一個高冷孤傲的書店老闆,而他的個人好惡、文學偏見左右着島上居民的閱讀視野,他無視讀者的抱怨,對嘀咕“書價太貴”的讀者冷嘲熱諷[]。他既苦惱於收入微薄,又對任何可能引起普通人興趣的書嗤之以鼻——“我厭惡電視真人秀明星請人捉刀的小說、名人的圖文書、體壇人物的回憶錄、搭電影順風車的版本、新奇玩意兒以及——我想不用說——關於吸血鬼的書。”

不錯,正如書中所說,在這個年代開書店的人都有幾分英雄氣概。而老闆因車禍去世的妻子也說過“一個地方如果沒有一家書店,就算不上一個地方。”然而,這位孤島英雄卻並不怎樣討人喜歡。沒辦法,誰讓文化的風景凋零到書店已經不再有人蔘與競爭,以至於一個我行我素、將自己的品位強加於人的書店竟然能夠存活。想象一下,如果小島上只有這樣一家麪包房會怎樣

如果不是瑪雅出現,這家酗酒鰥夫“搖搖晃晃”經營着的書店將繼續成爲島上一個無傷大雅的存在,一個文學不滅的符號,一條和大部分小島居民毫無交集的平行線。

然而,這個被遺棄在店內的小女孩改變了老闆、這家書店的命運軌跡。爲了讓瑪雅閱讀,他開始進貨不喜歡的繪本;爲了給瑪雅更好的照顧,一向獨來獨往的他也開始與鄰居婦女攀談,進她們愛看的書,吸取她們養兒育女的經驗;還辦起各式各樣的讀書會。

如果說之前的島上書店只是老闆和妻子用於實現理想的個人書房,此刻,它才變成一個人與人相遇的地方。

對於一家書店來說,這真是一個夢幻般的小島。那裏沒有什麼娛樂活動把讀書襯托得黯然失色——“八月人們都會感到很無聊,爲了解悶幹什麼都行,甚至去聽作家朗誦”;那裏的家庭主婦不是聚在一齊嚼舌家長裏短,而是讀一切名字中有“妻子”的小說;那裏甚至有一個“警長精選讀書會”,是小島書店舉辦的參與人數最多的圖書聚會。

在這樣一個爲讀書人“量身定做”的童話中,bookrulesall,書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比如,在約會中,一個人的閱讀品位有着“一票否決權”;追一個女人也要留意翼翼地揣摩她的閱讀歷史;而作家的狂熱粉絲要麼成爲他的妻子,要麼成爲偷情的第三者……所有感情的起落興滅,所有劇情的轉折跌宕背後,都站着一本書。

【第三篇】

有些書聞其名,然後塵封箱底,不曾問津,每當此時,總有古人所說:買書不如借書的興致。而《島上書店》即在我的書架塵封了許久,然後放在辦公室的抽屜又塵封了許久,讀了幾十頁,也沒入心,所以再次拿起來,秉承對一本如此暢銷書的認真態度,我重頭開始細讀。

故事應該很簡單,可能是一個平凡人的真實故事,也可能只是作者杜撰,但那對一個喜歡閱讀本身樂趣的人來說,這些都不是太重要。書名叫《島上書店》這個譯名,我覺得並不能概括這本書,甚至,書名沒有太大吸引,英文全名叫"y"(A.J.費克瑞的一生)好像也不太適合成爲一本暢銷書哈哈哈。總之,這是一本不能根據書名來判定的書,雖然我經常做這樣的事~

本書開始男主A.J經歷了極大悲傷——中年喪妻,唯一有價值的一本藏書被盜,整日渾渾噩噩,借酒消愁,一個悲傷中年書店老闆的形象躍然紙上,也許有些人也經歷過這樣的事,有些沉寂了,有些可能渾噩了,如果沒有那個兩歲女孩的出現,那就沒有後面的故事了。被遺棄的瑪雅,出現在書店,老闆對她進行了短暫的照顧,而一種緣分悄然而生,他們相互依偎,最終這個中年喪妻的男人決定收養這個孩子,這個孩子給他的生活帶來了混亂,帶來了新鮮,同時更重要的是帶來了希望和美好,讓他在這座孤島不再孤獨,人這一生,雖說是獨立的個體,但本身的社會屬性決定了他不能一直一個人,一些人來來去去,總有聯繫,才構建成一個社會屬性。而也是與女兒的交流讓他走出喪妻之痛,重新融入社會,改變自己那些固執、偏激的想法,成爲一個好父親,一個更好的人。

有時候好運就是這樣降臨,喪妻多年以後,他發現原來以爲沉寂的心,仍然還在跳動,它仍然還是會懂得愛人,懂得愛和被愛一直是一生所必須追尋的課題,如果這是生命終結之前的必修課的話。

一個大齡的書店銷售員,放棄了一個美國英雄式的伴侶,與一位在大家都不看好的對象結合,這需要多大的勇氣?但是,A.J會因爲女主喜歡某部小說或電影而去閱讀,尋找共鳴,能夠假借女兒去公園看展覽的名義去看望生病的她,對於一個有過一段婚姻,並且重拾愛人之心的中年男人來說,很可貴。他們有共鳴,有交流,有聰明的大腦,這些都是女主放棄了英雄,選擇一個孤島上書呆子的原因吧!生活免不了柴米油鹽,但不僅僅是柴米油鹽,如果沒有遠方,那至少還要有詩書爲伴。

溝通交流是不是有共鳴在一段感情中,也許在可見的物質條件上顯得那麼虛幻,但是如果沒有這些,那漫漫人生數十年,靠着柴米油鹽如何支撐,如何理解,如何走下去?男主病逝,女主和瑪雅繼續生活,這是自然,但他們心中有所愛的人,這種愛可以穿越生死,如果只是將就,只是屈就一個合適的人,也許沒有這些艱難,但永遠也不會懂得那種深深愛過一個人,和被一個人深深愛過的感動與情誼,所以,愛與被愛也許還是需要一點詩和遠方來映襯。

【第四篇】

現實當然不是這樣的。有多少書呆子能夠無視其他條件和另一個書呆子走到一齊就算兩個愛書之人走到一齊,真的不會因爲偏好的不同而冷戰不斷嗎正如一位豆瓣網友所言:在一段感情裏讀書只能帶來意料之外的趣味,但並不足以支撐起一段感情。將書奉爲唯一的準繩,與談戀愛時只看銀行卡數字並無不同。

一家社區書店真的能夠讓並無閱讀習慣的普通人重拾書本嗎書店是就應退守爲讀書人之間的抱團取暖,還是就應進擊向其他人散播火種如果是前者,難道跨越地域阻隔的網絡不是會讓愛書人的交流更少羈絆嗎如果是後者,在文化洪流中固守依然步履維艱的書店,何來進擊的資本

現實中的島上書店鼓浪嶼上那些披着書店外衣的“明信片郵局”嗎社區書店好像除了成爲媽媽們討論育兒心經的繪本館之外別無他途。讀書人羣的日漸稀缺意味着單個書店的覆蓋面也務必跟着擴大,從一區擴展到一城,從一城輻射到全國,成爲跨地區流動的文藝青年紛紛“簽到”的景點。

如今,走進任何一家書店,在入口處的醒目位置,你總能看到一塊“關於書的書”的區域。關於書店、讀書人、藏書人的書日益多了起來,朋友圈裏的書單和“如何閱讀”一類的文章也有刷屏之勢。然而,豆瓣的書評區卻日漸荒蕪了。水木丁不禁感嘆:討論看書這個事,比討論看的書人還多。討論圖書館,討論書價,討論翻譯問題,討論書打折,討論在地鐵上看書,討論書的腰封,書的封面,討論書架和書店,討論關於書的一切,唯獨你認真看完了一本書,寫篇書評,或者想找人聊聊時,會發現根本沒什麼人搭理你。

這也難怪會有7000多人將閱讀的選取權交給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也許他們並不怎樣讀書,所以纔會毫無閱讀偏好。他們不在意收到的《愛麗絲漫遊奇境》是什麼版本,甚至不在意將成功學和養生書急不可耐地曬出來。這羣人可能同樣也是《島上書店》的讀者,將閱讀選取權交給康夏與交給書店老闆有本質區別嗎不明白這羣人會不會認同書店老闆對自己的評價——“我個人覺得大多數人的品位都很糟糕。如果由着他們自個兒來——完全由着他們自個兒來——他們會讀垃圾書,而且分不出差別。

也許是爲了“反雞湯”,《島上書店》中書店老闆最後患腦瘤而死,連同他一肚皮對於網上書店、電子閱讀器的激憤之詞。“在書店老闆的葬禮上,每個人的腦子都有同一個問題,那就是小島書店將會何去何從。人們對他們的書店有感情。”在島上居民的眼中,這家獨立書店如今已經成爲“他們的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