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句 > 讀書名言 > 新版小娘惹觀後感

新版小娘惹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4W 次

新版小娘惹觀後感

新版小娘惹觀後感

導讀:在那一刻,我意識到,我必須選擇,要麼對一切屈服,得過且過地生活,要麼就得努力,爭取餅上夢想的生活。下面是本站小編爲你精選的新版小娘惹觀後感。

新版小娘惹觀後感

新版小娘惹觀後感1

最近非常癡迷於《小娘惹》,吃驚於在《任我遨遊》中兩位我不怎麼待見的主角卻演出讓我一天看九集的好戲來,雖然《小娘惹》的劇情還是有些小俗套,像我這樣的沙發土豆看着看着能猜出個大概,但。。。人,就是這樣,關電視是需要勇氣的,特別是在看電視劇看到一半的時候,恩恩。。。

小娘惹裏我有兩個角色很喜歡,一個是月娘,覺得女生應該這樣,溫柔但不柔弱,堅強但不剛硬,我想很多人都很喜歡她,就不多言了,主要是想講講下面這位:那個傻傻的劉一刀。

記得剛看到他時,他揹着老阿媽到處尋醫就覺得他不會僅僅是一個過客,看到他瞪大眼睛大聲呵斥藥店主人,轉身溫柔的面對阿媽的‘不孝子’呵斥時尷尬的表情,覺得他真的很可愛。他老阿媽也好可愛,有句臺詞是什麼‘啊你個頭啊~’一個老人說出這句話真的很搞笑,呵。

劉一刀真的異常孝順,那種孝順讓人汗顏吧,所有的一切都沒有他阿媽的一聲吩咐一句話重要,他就這樣傻傻的聽着阿媽的話,傻傻的幹着,這樣我想起了《士兵突擊》裏的許三多,也是一根筋的傻幹,傻傻的,其實也挺好,傻傻的,比常人更有毅力。

月娘是不會跟他在一起的,不是因爲聰明、傻的關係。這不代表所有聰明的不會與傻的在一起,要不黃蓉怎麼會選擇郭靖呢?呵呵。。

寫文紀念一下這位小配角:劉一刀~~

呵呵。。

新版小娘惹觀後感2

《小娘惹》在新加坡可是紅翻了天,據說打破了新加坡15年的收視記錄,每天有110多萬人觀看(新國總人口400多萬)。而主演《小娘惹》的歐萱也被捧爲繼鄭惠玉、范文芳之後新傳媒的第三代阿姐,新人戴天陽也憑藉此劇成爲新炸子雞紅不讓。《小娘惹》紅在哪裏,究竟有沒有說的那麼好呢?小編與您探究一二。

《小娘惹》講的是一個土生華人大家族姨太太之女菊香雖爲聾啞卻美麗、善良,愛上了日本人山本而私奔,被家族成員所痛恨,適逢日軍侵華兩人在戰亂中先後死去只留下他們的女兒月娘。月娘重回家族,爲了保護自己的嬤嬤(外婆)而受盡屈辱、屢遭陷害。期間偶遇隱瞞身份的豪門之子陳錫,並相識相愛。怎料天意弄人,月娘被逼迫嫁給賣豬肉的劉一刀,唯一對月娘好的表妹玉珠爲了幫助月娘而被惡少強姦,陳錫不得不娶月娘另一個狠毒的表妹金珠。最終月娘與劉一刀結爲兄妹,從商打拼,並與外國人保羅結婚。玉珠被惡少折磨至瘋。陳錫發現金珠的真面目,與之斷絕卻未能與月娘再續前緣。瞭解的劇情大綱後,我們來聊聊這個臺慶大劇的看點、衰點和話題點。

《小娘惹》之看點:

1、 新傳媒新勢力的全體出動

《小娘惹》籌拍之初變吸引萬千目光,這不僅是新傳媒第一次涉及該類題材,而且受新傳媒力捧的“七公主”都有意參演。先是歐萱、謝宛瑜、劉芷絢三公主的女主角之爭,最終大公主歐萱勝出,挑起大梁分飾菊香和月娘兩個角色。後有“七公主”中曾認爲素質最好的兩個公主白薇秀、陳靚萱參演。三位最有可能成爲新一代“阿姐”的公主同臺競技一時間成爲城中話題。男生方面,“阿哥掌門人”戚玉武、方展發、戴天陽組成了非常養眼的綠葉陣容。在加上老牌阿姐向雲、潘玲玲護駕,這部集結新傳媒精英與希望的《小娘惹》還沒出爐就賣點十足。

2、 神祕豐富的娘惹文化

當然,小編認爲本部劇最大的賣點還是那神祕而豐富的娘惹文化。新加坡劇不像中國劇那樣多元化,他們90%以上是現代劇,到處都是美麗的花園景觀,好是好不過時間長了就缺少新鮮感。特別是2000年以後,大製作的古裝劇都少了。而展現上世紀30年代-50年代,這個紛繁複雜時期的恩怨情仇,特別是表現峇峇孃惹文化的歷史劇,據我所知《小娘惹》是第一部。“峇峇孃惹(或稱土生華人/僑生)是指十五世紀初期定居在滿剌伽(馬六甲)、滿者伯夷國和室利佛逝國(印尼和新加坡)一帶的中國明朝後裔。男性稱爲峇峇,女性稱爲娘惹。娘惹文化既有馬來族文化影響也有華人傳統形成獨有的綜合文化。”(摘自百度百科)在《小娘惹》中,我們可以聽到對族人的不同稱謂、紛繁的族規,看到美麗的娘惹服飾、刺繡,還有獨特的娘惹菜(從劇中看來應該是偏鹹、味重、以肉爲主)和歌舞(方展發主要負責)。正如《大長今》展現韓國古文化一樣(雖然多是效仿中國),《小娘惹》展現了新加坡在那段歷史中的人情風貌,這不僅對於中國人甚至對於很多年輕的新加坡人而言都是神祕而陌生的。

3、 《如燕》之美

新加坡劇的主題曲大多是由劇中主角演唱,比如文芳的成名曲《示情》《stay》就是《神鵰俠侶》《星鎖》的主題曲。不過此次新傳媒高層卻沒有給三位公主演唱《小娘惹》主題曲的機會,因爲她們都“不能唱得”。最終在千呼萬喚中,《如燕》紛飛而出。“思念如燕它飛舞舌尖/若是真愛配嘗幾分苦甜/意念婆娑時間裏推磨/追隨到何處才結果” Olivia Ong溫婉而純淨的聲音將懷舊而悽美的曲調演繹的天衣無縫,每每聽到總有流淚的衝動。再切合劇情的悲歡離合,《如燕》不知不覺中將我們地帶到那個遙遠的年代。

《小娘惹》之衰點:

1、 關於劇情——似曾相識

看完《小娘惹》總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論女主人公身世之悲慘,遇人之不淑,再加上期間貫穿的飲食、刺繡,和一點點的商戰,讓我聯想到了中國大陸的《鳳穿牡丹》、中國臺灣的《今生今世》、韓國的《大長今》。故事雖然說得精彩不過並不新鮮。此外,在我看來《小娘惹》並不及《鳳穿牡丹》或者《大長今》。

首先,採用老年月娘回憶式的敘事方式,在我看來是畫蛇添足。現代的故事平淡而無趣,影響了整個劇情的連貫性與節奏感。難道只是爲了讓陳靚萱露一個臉嗎,如果讓她演金珠,而把現代部分刪去,也許效果更好吧!

其次《小娘惹》拍得過於小了,只集中在三大家族間是是非非,而對當時浩瀚的歷史場景把握不足,僅在菊香時期有一些日本侵華的場面,到了佔主要篇幅的月娘時期就從歷史劇演變成了家族劇。當然,對於國土面積不大的新加坡來講,忽略了這種大氣感可以理解。

最後最讓我怨念的就是劇集的虎頭蛇尾,都說TVB劇愛虎頭蛇尾,不過照《小娘惹》還差一個層次。也許是前面交代的線索過於複雜,使得原本30集的篇幅增加到34集,不過多出的四集也沒起到太大效果,導演在收尾時明顯顯得倉促。月娘從商一部分過於簡單,她如何從火海中逃脫沒有交代,玉珠、劉一刀的後事沒有交代,家族的衰落被一帶而過,金珠的轉變過於突兀等等。總之最後一集原本以爲會將所有謎底揭開,誰想又絮絮叨叨地講了大半天現代的事情,想知道的答案都沒有說出來而草草落幕,可謂最大敗筆。

2、 關於角色與演技——顛倒錯位

先說角色的設定上,惡人過於直白、徹底,缺乏立體感。以金珠爲例,看到親妹妹玉珠被強姦時不去阻攔可以理解,但應該有掙扎的表現啊,之後她也沒有悔意,對親妹妹的陷害也毫不手軟,真的很缺乏說服力。而好人表現的過於軟弱,比如玉珠的逆來順受。再說演員與角色的切合度上,陳錫這個角色,他的出現似乎只是來與月娘談戀愛的,簡直浪費了715(戚玉武)的演技。同樣陳靚萱的角色也是很難發揮她的演技。相反月娘的大起大伏的傳奇經歷和玉珠大喜大悲的境遇選擇由歐萱和白薇秀來表現總感覺單薄了些,歐萱長相比較大氣,但本身氣質卻很難壓得住臺,內心戲流域表面化;白薇秀笑的很甜美,前半段表現不錯,不過到被惡少強姦、虐待至瘋的戲碼是內功還是不夠,沒有給人震撼、讓人心痛的感覺。因此,小編以爲主角的選擇未能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

《小娘惹》之話題點

1、 歐萱晉級第三代阿姐?

小編以爲未必然。雖然,媒體開始捧歐萱成阿三了,這隻能說她借了《小娘惹》的光。歐萱在《小娘惹》的表現最多打80分,沒什麼過錯,但絕非精彩、驚豔。花這麼多篇幅、用這麼多角色去展現一個女人,她卻沒能讓人在看完後有心動、愛戀的感覺。要知道小編在看完《大長今》之後深深陷入對李英愛的迷戀中,以致將她的作品卻都翻來看,對於《鳳穿牡丹》的李小冉亦是如此。

當然,演技不足並不意味着就成不了阿姐。鄭惠玉、范文芳也就拿過一次“最佳女主角”嘛,而拿過三次“最佳女主角”的黃碧仁、李錦梅怎麼說也做不了阿姐。爲什麼呢?就是氣勢,無論是惠玉還是文芳都有,“阿姐一出,誰與爭鋒”的氣勢。想當初誰敢在頒獎禮上向范文芳、李名順逼婚?只有鄭阿姐了!誰敢在出道一年多就在紅星大獎上連拿三個大獎,沒有痛哭流涕還戲謔地甩了一句“明年該拿什麼呢”?只有範阿姐了!反觀歐萱,缺的就是這個氣勢。比如今年跨年晚會上,8個我最喜歡的女主角評選,歐萱獨佔4個可謂風光無限,可惜當主持人問她“四個角色入選是不是很驚訝”時,她卻緊張到連問題都沒理解清楚,而含糊過去,還需要身旁的陳靚萱幫忙解圍。因而,在我看來歐萱沒有當阿姐的氣勢,相反我更看好陳靚萱。

2、 紅星大獎爲《小娘惹》延期?

原本08年11月舉行的紅星大獎,推延到2009年3月(據說又推到4月),坊間一致認爲是給《小娘惹》讓道,甚至有人斷言歐萱會得“最佳女主角”[]。坦白的說,論人氣她夠了,論演技她不夠。而《小娘惹》另一受益人戴天陽,必然會是頒獎禮中的熱門了。“最佳新人獎”十拿九穩,“十大”就要看粉絲的努力了,應該有半成勝算。而要拿“最佳男主角”就等待奇蹟吧,畢竟他的角色只在前幾集出現,若要成爲“男主角”太名不正言不順了。白薇秀呢,如果運氣好可以進入女配角節選之列。不過《小娘惹》中惡人配角那麼多,搞不好哪個可以出頭呢。至於男主角方面我認爲715是白忙了,陳少爺獲獎甚至入圍的機會都不大。

《小娘惹》盤點至此,09年新加坡劇我最期待的當然是《雙子星》,鄭惠玉、范文芳、陳靚萱三旦配李南星、鄭斌輝、黃俊雄三生,超重量級阿哥阿姐聯手,老中青三代通吃,想不看都不行啊!

新版小娘惹觀後感3

看到電視裏介紹娘惹菜 就巴巴地又把小娘惹看了一遍 一邊看一邊感嘆 你可以再虐一點假一點嘛。。。片中人物性格分明到虛假 所以傳遞出的信息也就特別清楚---公共傳媒總要強化主流價值觀 更何況據說這劇還是新加坡官方推動 藝術化點道德感強點在所難免 好在劇情還真好看 刻意的表現下鋪陳開了不少道理

一定不能壞心腸

劇中壞人都沒有好下場 這是主流價值 是現實中人們在感情和道德層面都認同的傾向的觀點 當然 更不能又蠢又壞 愚蠢讓人自以爲是 在壞心腸的驅使下越發肆意妄爲不擇手段 但又因爲蠢而使得手段停留在初級低劣的水平 真的是連bad guy都做不好

但也不能是個爛好人

這點看蘭姨和玉珠就知道了 兩個都心腸絕好---估計現實中很難找到 她們都是善良 忍讓 傳統甚至懦弱的女子 但最終一個慘死 另一個受盡折磨精神失常---估計最後也難逃慘死的命運 導致這樣的結果 就是因爲她們一味退讓 不懂爭取維護自己正當的甚至是最基本的權利 最終城池盡失 再無容身之地

所以要懂得堅守底線

最佳代表就是菊香月娘母女 當菊香要被許給蘿蔔張爲妾可能葬送一生時她逃走了 當月娘要被留一刀強行取走時 她也想盡辦法讓這場婚禮成爲鬧劇一場

然而有情人往往難成眷屬

月娘和陳錫相愛 卻最終沒能在一起 各自找一個不算討厭的人相伴一生 其中主要源於月娘的固執 有句話的大意是 即使我心裏的風一直吹向你 但我也只能逆風而行 更何況現實中有太多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 卻難得我愛的人也愛我 兩者重合是那麼稀缺 最後又是happy ending更是寥寥

但是有舍纔有得

月娘捨棄了和最愛的人在一起的機會 在Paul的幫助下成爲南洋地區成功的知名商人 得到了和陳錫在一起可能永遠無法企及的事業上的成功---和陳錫在一起 她一生的結果只能是一個富庶的巴巴家庭中最有地位的年長女性 然後爲了小輩們的婚事 無形中又引發幾個女子甚至幾個家族的爭鬥 逼仄又悲哀 而她的選擇 則是不要受人挑選被人擺佈 要自己把握命運 真正成爲了新時代"被解放"的女性 真難說哪個選擇更好 以前上經濟法時昆哥說 捨得捨得 就是要舍了纔有得。。。每一個選擇總伴隨着一個機會成本產生 人生不能返回 也沒有幾個"我"做出不同選擇同時行進 只能選定一個勇往直前

生活真的會改變人

想當年 美玉還是一個羞澀善良坦誠的人 但在嫉妒和家族利益的枷鎖下 她終於變得瘋狂 惡毒如蛇蠍 和她娘一起同流合污 生活就是有如此可怕的力量

但是老來多健忘

只是惟不忘相思 月娘回憶陳錫時依舊深情無限 只怕她至死都無法徹底釋懷這段刻骨的戀情

要記得"追遠"

反覆出現的一個詞 曾經一度作爲msn的簽名 人不能忘本 一旦忘本 那就是走遠了

劇中亮點重點無數---巴巴文化 娘惹飲食 三個家庭面對東西文化交融衝擊下所表現的不同意識形態等等 可爲什麼我又一次不抓重點地飄過呢

所謂的病入膏肓就是這樣了

所謂的道理也只是道理

新版小娘惹觀後感4

明年今日

未見你一年

誰捨得改變

離開你六十年

但願能認得出你的子女

臨別亦聽得到你講

再見

在有生的瞬間能遇到你

竟花光所有運氣

到這日才發現

曾呼吸過空氣

——————————————————陳奕迅《明年今日》

我想我永遠都會記得陳錫要帶月娘私奔的那個晚上,他在火車站前堅定的望着前方,她在離他幾米遠的地方,看着他的側影,她想起了玉珠,她想起了他是陳家獨子。

她轉身離開了 咫尺的距離 已經是天涯

那些令人感動的三個字“我愛你”“嫁給我”“相信你”“我養你”在我眼中都比不上陳錫的“跟我走”

世界上最難做的兩個字不是“選擇”“忘記”“堅持”“放棄” 而是像月娘那樣真真正正的“放下”

無法去辯解諸如“月娘不夠愛陳錫”這樣的假命題。不是不愛 而是愛的太深。她要嫁的是臭人 是牛仔 卻不是陳家少爺

亦舒說“如果愛一個人,千萬不要與他同居或是結婚。維持一個遼闊的距離,偶遇,可以愛慕的目光致敬,輕俏溫柔,不着邊際地問:"好嗎?"一年一次已經足夠。 ”我想普通人永遠無法做到這一點 但我知道,在以後的日子裏,他們都做得到

我想我永遠都會記得陳錫和月娘在chor chor牀邊唱班頓的時候,陽光灑在他們的身上,越美麗的東西是這樣越不可碰。

但凡悲劇的結局,永遠是令人遺憾的。看完結局的半個小時後,我才哭了出來。陳錫阿陳錫 你到老到死都不知道 其實她還活着。月娘阿月娘,你爲什麼永遠都是那麼的淡然。

許多人並不相愛,卻可以相處一輩子。就像月娘和外國律師 就像陳錫和利貝爾。

有人說人臨死之前,她那一生幾十年的畫面就像快進的電影一樣播放着。我想月娘一定會看到年輕時的她對着臭人大叫“還我雞湯”;會看到她和他鬥嘴時的情景;會看到在那間黑暗的小木屋裏,陳錫對她說“我會娶你的”;會看到在樹林裏他揹着她,對她說“我不想他們碰你”;會看到她送他請帖時,他淚盈於睫的樣子.......最後一個鏡頭,我想會是那個夜晚的車站,她看到他的側影,這次她沒有轉身,朝那個男人徑直走去,那個在她最美好的年華帶給她最美麗回憶的陳錫。

多希望他們能夠見上最後一面 哪怕是病危中的幻覺也好。她會躺在病牀上,看到年輕時的陳錫,緩緩朝她走來,握住她的手,對她說“跟我走”

不由得想起《玻璃之城》裏,舒淇對黎明說“你要知道,我不在你身邊的日子,我纔是最愛你的”

“在有生的瞬間能遇到你 竟花光所有運氣 到這日才發現 曾呼吸過空氣”

T T開始扯話題 總結下可憐的戚同學和歐同學的孽緣

《九層糕》一開始是情侶...吶 可惜被第三者插足!!!(= =從那時候開始就討厭白薇秀......)

《任我遨遊》基本上這兩人的戲都在那麼最後三四集才發展起來= =(戚&劉芷絢 歐&5566裏面很醜的那個叫什麼來着....)- -b咱最後靠得還是觀衆投票纔得到一個大團圓的結局阿.....

《刑警二人組》...哎 不說了 兄妹

《最高點》...哎 不說了 要落淚了 這個狗血的華麗的四角戀 這個噁心的 我愛的是你不是她 我愛的是他不是你 我到底愛不愛你 你到底愛不愛我的 問題 = =...........同樣也有歐同學給戚同學送結婚請帖的虐

人場景

再次題內話

應某人要求 “劉一刀還是蠻可愛的”

陳鳳玲穿上娘惹裝真是.....醜......完全沒有《黃金路》中的靈氣

白薇秀敬業= =

許美珍最後一身端木紫打扮很靚很靚!!

新版小娘惹觀後感5

《小娘惹》,是一部由新加坡新傳媒電視製播的華語電視劇,也是新傳媒電視45週年臺慶劇。此劇由新加坡政府的媒體發展管理局贊助拍攝,並且使用了約兩年時間計劃和拍攝。製作期間動用了約150名員工,是新加坡電視史上一大製作。

其中的幾個特色的名詞貫穿整個劇情:

追逺

在劇中掛在每一家華人的祠堂。出自《陳書·南康愍王曇郎傳》:“夫追遠慎終,抑聞前誥。”

宋·蘇軾《母蒲氏王氏秦國太天人外製》:“謹終追遠,仁也;顯親揚名,孝也。

釋義一”

宋儒的解釋。終,人死;遠,指祖先。慎終追遠,舊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後也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

釋義二

慎,害怕; 終,結果;追遠,指找當初的動機和原因。正所謂凡人怕果,聖人怕因。曾子的意思是:如果凡人都能在做事前想想此事的動機,和初衷,並且能想到這樣做的後果。那麼民風就能厚淳,就能少做錯事。

現在的《論語》都是宋儒的解釋,不能代表全意,甚至有很多不正確的地方。于丹與南懷瑾老先生論道,高下立判,如果大家想真正瞭解國學,可以去參考南懷瑾老先生的選集

在劇中的意義表達了,如果一個人拋棄了自己的祖先,連自己的祖先都不祭拜,怎麼可以放心委託,家族又怎麼可能得以生生不息。三個家族,陳家,黃家,張家,代表了三個方向。

黃家,表面恪守中國傳統,實質上缺乏對中國傳統的真正理解,反而走入了自造的風箱;

張家:完全西化,甚至可以燒掉祖宗牌位,否定自己的文化,當自認爲可以爲所欲爲的時候,反而卻只能是窮途末路。

陳家,代表的是張之洞面對西學的理解就是:中學爲體,西學爲用,當東西方的文化交融的時候,東方的倫理道德的基礎,西方的東西纔會綻放出美麗之花。

那個就是世界的希望:東方遇到西方,我們仍然要知道,我們來自哪裏?我們將要何處去?

娘惹

中國人和馬來人結婚後所生的後代就是baba nyonya,也是土生華人,在馬六甲、新加坡都比較多。他們的文化就是介於中國和馬來文化之間,所以很特別。娘惹是指十五世紀初期定居在滿剌伽(馬六甲)、滿者伯夷國(印尼)和室利佛逝國(新加坡)一帶的明國後裔,男性稱爲“峇峇”,女性稱爲“娘惹”;他們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當地馬來人或其他非華人族羣的影響。

峇峇和娘惹人講的語言稱爲峇峇話,並非單純的福建話,在使用漢語語法的同時,依地區不同,參雜使用馬來語與泰語詞彙的比例也隨之不同。

娘惹在新加坡擁有較高的地位,通常是家財萬貫。他們的穿着打扮遺留了中國的古風,十分講究。

此外,娘惹更是一種飲食文化,主要是中國菜與東南亞菜式風味的混合體。因此在馬來西亞也能吃到很多的娘惹菜,如甜醬豬蹄、煎豬肉片、竹筍燉豬肉等。喜食甜品的人也可以在娘惹菜中找到知音,由香蕉葉、椰漿、香蘭葉、糯米和糖精製而成的娘惹糕甜度適中,嚼頭兒足着呢。

[娘惹裝]是娘惹文化的代表之一。在馬來傳統服裝的基礎上,改成西洋風格的低胸襯肩,加上中國傳統的花邊修飾,就是娘惹服飾。多爲輕紗製作,顏色不僅有中國傳統的大紅粉紅,還有馬來人的吉祥色土耳其綠;點綴的圖案多是中國傳統的花鳥魚蟲龍鳳呈祥。

[珠繡鞋]娘惹在出嫁時都會爲未來夫婿縫製珠繡鞋(kasutmanek)。許多娘惹喜歡採用產自歐洲的切割珠(manekpotong)來縫製,因爲每顆珠子都有一定傾角,可以增加一些立體感,讓珠鞋看來閃閃發亮,充滿貴氣。

[娘惹糕]飲食在娘惹文化也佔據相當的分量。其中,娘惹糕是女人必須會做的食物,以椰漿、樹薯粉、玉米粉、巴蘭葉汁爲原料,加以細砂糖、水蒸煮而成。因製作過程中粉漿要分段倒入,因此娘惹糕會顯得層次分明。

在祖母生日的宴會中,看見人們富有情感的吟唱班頓。那種節奏的優美和抒發情緒的傷感,可以感受到淵源悠長的歷史文化。班頓是那樣的美妙,簡潔且富有情感,那就是多元的馬來文化

Pantun (班頓)

又名“馬來民歌”,是一種四行體的詩歌,廣泛流行於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具有悠久的歷史,爲馬來民族固有的詩歌形式。班頓多爲四言一句,隔句押韻;每句由8至12個音節組成,格式齊整,韻律嚴謹,重頓挫,富有音樂節奏感,可合樂歌唱。班頓的前兩句是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後兩句纔是意之所在。但二者之間並無意義上的必然連貫,有時只是爲了從韻腳上引出下文。

班頓取材廣泛,以抒發戀情者居多,由青年男女求愛時唱和而成。此外,感於哀樂、諫事而發的也不少,表現出濃厚的鄉土氣息。馬來民族還喜用板頓進行諷諫,不少具有諷喻意義的班頓詩句後來成爲歷代相傳的格言和諺語。班頓詩對後世文學有深遠的影響,在現代詩歌裏,仍經常可以看到班頓的旋律和節奏。

另外一種班頓,是由數組班頓連環配合起來的,稱為連環班頓(Pantun Berkait),是馬來班頓中最難的一種。

馬來班頓最初是以口傳流佈於民間,據傳在二千年前已有。文字書寫的班頓可從西元十六世紀成書的馬來紀年裏找到證據;其書收錄許多優美動聽的班頓。現在班頓仍在蓬勃地發展,在馬來人的言談中,宴會慶典上,或者在歌唱舞蹈和朗誦會上,都缺少不了班頓。班頓詩前兩行主要的是以自然界的景物,過去的史實,日常瑣事或處事格言等作爲描寫對象,用意在乎襯托出本人心裏所要傾吐的說話;所以一般有相當經驗的班頓迷,往往由首兩行的韻腳即可猜出後兩行之真情實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