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句 > 讀書名言 > 《呼蘭河傳》讀後感1000字

《呼蘭河傳》讀後感10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9W 次

《呼蘭河傳》讀後感1000字

《呼蘭河傳》讀後感1000字

導語:《呼蘭河傳》有三重視角,一個是童真童趣的兒童視角——“我”,孩子看不清事件的內涵,於是產生了“陌生化效果”;一個是成年敘述者視角,敘述者是處在一種超然的境界,與小說中人物保持着距離;第三個是蕭紅視角,蕭紅視角是居高臨下的,讀者可能看不見她,但她隨時會出來發議論,有時連議論也不發,但讀者可以感覺到蕭紅的情感波動。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做四篇1000字的《呼蘭河傳》讀後感,希望你們喜歡。

《呼蘭河傳》讀後感1000字

讀後感一:

夏天,太陽照着大地上的一切生靈,似乎只要暴露在這強光,下一秒皮膚就會生疼似的,出家門走過一條小街,再拐個彎到大道上,再到幾十米的肯德基買上個冰激凌,倒不如直接到小街上買幾根冰棒,便宜又近。到了這種節骨眼上,小區裏的誰都會選擇在這樣的小街上消費,我家門前的小街便是這樣。垂直於小區大門,甚至進門後還有兩三家小店。

就是這樣一條50米的小街上,卻擠滿了小十家店,從離大門最遠的開始,銀行,寵物店,理髮店,混沌店,飯店,房產,美容店,小超市,每天上下學,基本上我都算他們的過路客。

每家店都是狹長的,最裏面總是看不清的,最活躍的便是房產中介了,他們總是在小街上晃,也是其他店的常客,有時還會跑到大道上招攬生意,或者幾個男人蹲在店門前抽着煙,也不知在聊什麼,語氣差不多的另一對白領就穩重多了,他們總在銀行裏埋頭苦幹,多少次路過門口也看不清正臉。

寵物店裏總有狗,但也會有空籠子的情況,理髮店裏總有頭髮未乾的人,但也有空椅子,寵物店的人有時會把貓砂之類的東西放在門口,理髮店的總會把未乾的子毛巾放在門口的衣架上,倆家門前總有特有的味道。

有兩家飯店,我從未去過,一家是餛飩店門口,總有熱氣。一家也不知吃什麼的,每天早上都會租給人用早餐攤,早餐攤主是個勤奮人,每天上學只有他在門口看着油鍋裏的油條抹着汗,與之相比,那家美容店顯得格外用來我總未見過任何人,除了一個濃妝豔抹的赤腳女人在看電視。

有一陣子總有一隻小土狗在街上溜達,看樣子得了怪病,身上像長了一塊大瘤,後來消失了一陣,我再看到他時,他就在煮早餐攤的飯店門前趴着,身上的那塊大瘤也不見了,最後再見他跟這個小區另一個大門口的保安身後。那個保安胖胖的,見誰都打招呼,不過似乎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他這樣,有人總對他黑着臉,也有人會向他打招呼。不過我至今也不知那小土狗身下的瘤到底是哪個好心人弄掉的,只是寵物店裏的人似乎從未插手過此事。

小街上最熱鬧的地方,其實就是小區門口了,每天每時每刻總有人出入小區,那扇小門也不總閒着。進出小區都是要刷卡的,忘帶卡了,有時會碰到好心人,離門還有五六步擡頭便會看見她給你拉着門等着你呢,但運氣不好,前頭的人就會像和那門仇似的推開門過去後,立刻把手向後一甩,門也就合上了,運氣再不好,街上一個有卡的也沒有。這時有人便會把手放進兜裏,再拿出空手,尷尬的衝保安笑一笑。保安領了神,把出入車子的門打開,一行人便縮着逃跑進去,有的人會回頭向保安表示一下謝意,有得便頭也不回地匆匆離去。

這塊鬧區也時不時出點岔子,小區規定自行車從小門走時要下車推行,那沒個好心人抵着這動作着實困難,便要保安開大門,但要遇上忠於職守的保安和要強的自行車人那一場爭吵也不可避免。

不過最終那小門亦或是大門總是會開的。

讀後感二:

剛讀了《呼蘭河傳》的第一章,我就感到了一種奇異的感覺。不知是因爲冬天冰封一切的天氣,還是因爲雨季變得恐怖的大泥潭,或是因一個個對死亡的生命冷淡的村民,我都隱隱感到不太舒服。如此使人壓抑的一個個景象,被作者描繪的倒是很生動,但真的不想再看下去。後來咬咬牙,又往下讀了讀,才知道原來這整整一章,只是爲這本書不了一個景,也預示了整個故事都會在這種環境下展開。陰暗的社會,簡陋的生活,矇昧的人;沒有信念,沒有目標,沒有一切值得活下去的事物。呼蘭河的人,像行屍走肉般活着,生老病死就如沒有一般。他們欺騙自己,忍着窮苦,卻又有一絲嚮往好生活的意思。

耐着性子,我又讀了第二章,這章確實是比第一章要有趣些。但,全旨還是沒變。呼蘭河的村民,有“精神”上的盛舉。“跳大神”,迷信;“放河燈”,自欺欺人;“野臺子戲”,粗魯;“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虛僞。這些活動又是爲了誰呢?是爲了人們取樂而辦的呢?不,是爲他們自己也不太確信是否真實的鬼神舉辦的。倒是有一項盛舉,“唱秧歌”,是爲人舉辦的,但作者也只是幾語略過。我很佩服這些人——只是一些毫無意義的活動,他們便可找出“無限”樂趣。至此,本書仍無主角。甚至連作者也只是如上帝般旁觀。

第二章起,書的情感彷彿一下就有了。原來冰涼的文字,彷彿一下子就有了生命。全章幾乎每節都由祖父或祖母起頭,人物一下子就有了,也很鮮活。“我”在這佈景下,好像絲毫沒有影響,甚至祖母去世時“我”還在玩。但細想,“我”的玩伴也少的可憐,似乎只有祖父。這和佈景似乎有些像了。在後來第四章,又忽然以“院子”或“我家”起頭了。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時間,並插入了很多事例來介紹“我”家,感覺很有立體感。作者的童年,不管幸福或是不幸福,必是深刻的。由這小院的描寫,便可感覺到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美,但悽美。“我”與祖父雖玩耍愉快,但卻是隻和祖父。只有唯一的依靠的人,是值得同情的。而“我”的內心不也和這開頭的佈景一樣嗎?這樣深刻的童年,必給作者留下極深印象,才使她寫得如此細緻。而她與命運做鬥爭,獨自在小院快樂着。這不是一種頑強的表現嗎?隨着小故事越積越多,終於,作者要寫大故事了。

五、六、七章我是一口氣讀完的。它們倒像是真正的小說。有人物:團圓媳婦、二伯、馮歪嘴子;也有情節:小團圓媳婦被折磨死;有二伯的日常生活以及馮歪嘴子一家與世俗做鬥爭[]。這些故事都很生動,有的有趣有的悲慘,但都告訴我們一件事:“在呼蘭河,人是苦,但不甘的人不會忍受悽苦的命運。”是的,這些人都很堅強,有志氣,與命運鬥個你死我活。在作者筆下,這一個個人物,與她的佈景,似乎不相稱,但又很現實。這些人,堅強樂觀的活着,不靠“精神”盛舉,只靠一顆頑強的心。我很佩服他們,也爲他們的故事感動。

不知不覺就讀到了尾聲。呼蘭河,是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兒時生活場所,那裏悽苦,但那裏的人樂觀,以至於每個故事都蘊含着悽苦籠罩下的快樂。這本書很深刻,耐人尋味。

讀後感三:

讀完這本書,在我腦子裏一幅極爲簡單的畫作:在一片茫茫的灰色之中,有兩道極爲鮮豔的色彩:一道是溫暖的橙色,一道是充滿希望的綠色;一個是慈祥的祖父,一個是樂觀向上的馮歪嘴子。他們的出現、陪伴,使作者懂得了許多,也使她在這麻木、沉悶的氣氛中健康、快樂的成長。

“祖父”似乎在蕭紅的童年生活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幼年時,她經常與祖父一起在後院玩耍。有一次,她故意把一些玫瑰花插在了祖父的帽子上。祖父發覺後,並沒有因摘花以及惡作劇而不高興,反而與“我”一起哈哈大笑。這時,另一個形象與祖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就是——祖母。書中描繪出了一箇舊社會時期的刻薄的老婆婆。有一次,因爲蕭紅的淘氣,婆婆用針往蕭紅的指甲裏扎。她有潔癖,不許蕭紅摸自己屋裏的任何東西……蕭紅一直懷恨在心,她十分討厭祖母。而祖父卻恰好是一個老頑童、老小孩,能與任何孩子玩在一起。祖母的刻薄反而襯托出了祖父與其它大人的不同之處。童年時,祖父教蕭紅唸詩,她對詩很有興趣,因爲覺得詩寫得很美,當時只注重讀音,並不知道意思。而又大了一些後,祖父才慢慢教導她,讓她知道了每一首詩表達的情感和意義。可以看出,祖父的教導十分有方。注重事情的本質,而不是表面華麗的一層。這最初的啓蒙教育,在蕭紅以後的生活中有着深遠的影響。

祖父,就是這樣一個“老小孩”,他用一顆溫暖的心呵護着蕭紅,用淳淳的教導啓迪着她。他正是蕭紅生命中那一抹最溫暖、最重要的橙色。

“馮歪嘴子”在本書中最後一個出現。作者把他描寫得看似是一個被時代折磨得悲涼、不幸的人。他的妻子備受爭議,且在剛生下第二個孩子後就不幸死去,留下了一個哺乳期的嬰兒和一個一歲多的小孩。他們出生在草窩裏,生下來也沒有好飯吃,一年瘦似一年,還不太會說話……但在馮歪嘴子的眼裏,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他得病的小驢可以去拉水了;大兒子可以牽着毛驢了;小兒子可以拍手、接東西了……正是他這種樂觀的精神,使長大後的蕭紅回想起來,仍爲之感動、敬佩。

“馮歪嘴子”的精神像一盞燈,在蕭紅的內心晝夜長明。他也不愧是那一道最亮麗,最充滿活力的綠色。

除這兩條主色彩之外,還有一些小人物反映出來的色彩也很突出。比如有二伯——紫色。作者認爲他的行爲很古怪:偷東西,自言自語,夜裏哭着、罵着……作者當時只是覺得奇怪,並不知道爲什麼。後來她終於懂了,有二伯其實是她身邊最悲涼不幸的人之一——被時代扭曲的人,帶着一點複雜的紫色。

《呼蘭河傳》的畫作中,雖然背景是一大片灰,但每個人都有着屬於他們自己的顏色。這豐富的七彩斑斕的色裝點了蕭紅如夢一般的童年。

讀後感四:

我一口氣將中國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蕭紅的童年回憶錄讀完。我與作者一同分享了她與祖父童年相處的美好時光。同時我被民國時期我國東北邊陲小鎮愚昧、落後、冷漠、無知、迷信的一幕又一幕的悲劇所震憾。

作者用回憶的手法,用淡然的筆墨構畫着童年生活的小城,每一條街,每一個店鋪,這裏的人們冷漠、自私、封建無知。東大街的泥坑是通行的街道,只要下雨,不知陷進多少馬、車,卻無人去鎮;磨粉人家的草棚房子快要歪倒砸傷人,無人去修,他們貧窮到吃一塊豆腐也是奢望,四五個兄弟姊妹爲了爭一個大麻花,被打得抱頭鼠竄。有的人對別人的疾苦袖手旁觀,說三道四,當成笑料,到處傳播,成爲悲劇的製造者,而自己還冷漠地充當悲劇的看客而喜氣洋洋。

首先是團圓媳婦——一個貧苦人家的十二歲女孩,到老胡家當了童養媳,因爲太天真、活潑、勤勞、能幹(他們認爲不知羞),就遇到四鄰的冷言熱諷,被婆家人百般折磨,想把她改造成一個含蓄的女孩,用針扎,用手擰,吊到大梁上毒打半夜,用燒紅的烙鐵燙腳心,折磨得奄奄一息,還說她是狐狸精,用迷信的手段救她的命(她婆婆是出名的吝嗇鬼,怕她死了賠本),而把她衣服脫光,當着衆人的面,把她扔進大缸裏洗燙水澡,出來用冷水澆醒,又連續扔了兩次,受盡了污辱,最後在人們冷漠的目光中走完了短暫悲慘的一生。

文中又寫了她的鄰居——賣豆腐的窮人馮歪嘴子因太窮娶不上媳婦,後來和大院裏的王大姐(大齡女),沒正式結婚,生了兩個孩子,受盡人們的嘲笑,冬天住在破爛磨房裏,零下七、八度,孩子沒有棉衣,睡在草窩裏,無人問津,後來王大姐生第二個孩子難產而死,鄰居們不是憐憫、心痛,而是看馮歪嘴子的笑話,說他不是上吊,就是跳井,孩子也是凍死餓死……而馮歪嘴子無論再貧窮再困苦,都沒有放棄希望,自己辛苦地帶着兩個孩子生活。

讀後,讓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我對人們冷漠、自私、愚昧、封建、迷信,十分痛恨,對十二歲這個團圓媳婦,跟我們現在的年經相仿,卻受到了百般摧殘的悲慘命運而十分同情。

我慶幸自己趕上了祖國繁榮昌盛的大好年代,人人平等,衣食無憂。我們都能受到國家免費的義務教育,坐在明亮的教室裏學習知識。

再看看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不但富起來,而且強起來了,到處高樓聳立,交通四通八達,國家實現了精準扶貧,村村有公路,有網絡,農民也住上了別墅,生活越過越幸福。

如果作者能看到這“小康美景”可能她會感嘆作夢也想不到的。

我們應珍惜大好時光,珍惜這幸福生活,作爲祖國未來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知識,掌握本領,爲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