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句 > 讀書名言 > 名著飄的讀後感精選

名著飄的讀後感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2W 次

名著飄的讀後感精選

名著飄的讀後感精選

導語:人類的生存不僅僅是物質上衣食住行的滿足,還有精神上信仰和道德的滿足。戰爭摧毀的不僅是外在的物質還有內在的精神。米切爾十年磨一劍,想要展現的便是當人類所依賴其生存的一切被摧毀之時,人應該如何安頓自身,重新滿足物質生活,追求精神信仰的建構。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五篇名著飄的讀後感,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名著飄的讀後感精選

讀後感一:

《飄》是我最喜歡看的書之一,它是由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女士生平唯一的一本長篇小說。

故事發生在美國南北戰爭前後,佐治亞縣塔拉莊園裏的大小姐斯佳麗。奧哈拉是小說的女主人公。與體弱多病、多愁善感的《紅樓夢》裏面的主人公林黛玉完全不同,這位在塔拉紅土地上成長起來的女人精力旺盛、大膽叛逆,她渾身上下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我喜歡斯佳麗,不僅因爲她不矯情,更是因爲她在塔拉莊園危在旦夕的時候,用她那嬌嫩的雙手和稚嫩的雙肩撐起了整個莊園,幫助莊園渡過了難關。可是,一連串的打擊接踵而來,先是母親埃倫去世,接着父親傑拉爾德去世,後來,與瑞特的第一個女兒波妮。巴特勒也因爲跨欄時扭斷脖子而不幸去世,這麼一連串的打擊並沒有使斯佳麗整天沉浸在悲傷之中,因爲她始終堅信着: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她在整個故事中都是一個充滿生氣、充滿鬥志的人。我最欣賞的便是她這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這種不輕易放棄、堅強、無懼無畏的精神是最值得我學習和借鑑的。所以,每當我遇到困難,心情不佳時便會告訴自己: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慢慢合上書本,腦海裏細細品味書中的場景,帶給我的感覺依舊是那麼堅定與執着。一遍匆匆的略讀,並不能體會多少真諦,也許,等我再讀幾遍時,會有更多的收穫吧!

讀後感二:

明天,是一種樂觀單位

世界名著《漂》,它裏面的故事讓我感動,郝思嘉的性格與命運讓我心動,然而最讓我觸動的是她常說的一句話。“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在兵荒馬亂的年代裏,這也許就是一個她活下去的動力和信念吧。

有些讀者也許認爲,那是她在逃避現實吧;但我認爲不是這樣的。在郝思嘉的心裏,她說這句話並不是想逃避什麼,她只是認爲,今天即將過去,所有的不好的東西都將逝去,而明天,又會是一個新的開始。我把這一精神視爲樂觀,而“明天”一詞則是衡量樂觀的單位。

世界上有多少個明天,就有多少份樂觀。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不同的人對待這些總有不同的看法和行動。劉禹錫說: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蘇軾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人生並非沒有憾事,悲歡離合即爲其一。古人早我們幾千年就領悟了這個道理。仕途失意,親人分離,家境貧寒,這些都沒有阻擋他們前進的道路。

期待和嚮往明天,其實是期待和嚮往一個新的起點,這是一種蓬勃向上的正能量。這一現象不僅存在於瑪格麗特的小說中,在現實中也正是如此。霍金因生病而行動不便,只有三根手指可以動,他沒有抱怨生活,反而創造了奇蹟,寫出了《時間簡史》這本偉大的著作。當一位記者詢問他是否覺得上天不公時,他只答道:“我的頭腦還能動,我有我愛和愛我的人,我熱愛生活。”春秋末年,越國國君勾踐,曾敗於吳,屈服求和,磨礪身心,日夜操勞,後臥薪嚐膽,發憤圖強,終成強國,公元前473年滅吳。

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我們不敢去相信明天,而是沒有認真地過好今天。如果認真活在了當下,未來也一定有也一定是美好的。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樂天派從12樓掉下,剛要墜向地面時,他就對在樓下心驚膽戰的朋友高喊:“瞧,現在還沒事呢。”,但是幸運的事,他被樓層伸出的物什擋住了而奇蹟般地存活了下來。面對墜樓身亡的危險,那個樂天派表現出的毫不畏懼,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人們:面對困難,不要退縮;面對失敗,不要氣餒;面對傷痛,不要失去勇氣。一個人的成功,是有着樂觀相伴的,因爲樂觀向上,使他衝開了多少感情的磕磕絆絆,使他在最高峯高喊:“永不放棄!”一個樂觀者在每種憂患中都能看到一線閃光的希望,而悲觀者卻在每一個機會中都看到一種可怕的憂患。

一時的失意真的不算什麼,挺一挺就過去了。別害怕,只要在心裏默唸: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呵呵,我想着就是作者瑪格麗特要傳遞給我們的信息吧。相信自己的明天,窮途未必是絕路,絕處也可以逢生。

讀後感三:

《飄》,是我最喜愛的書。喜歡斯佳麗的勇敢堅強,喜歡瑞特的機智果斷,喜歡玫蘭妮的外柔內剛。

對於斯佳麗這個人物,我的感覺是矛盾的,是討厭卻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個非常有個性的人物,她一生中愛了兩個男人,而她卻沒一個是瞭解的。如果她瞭解阿希禮,那她就不會愛他;如果她瞭解瑞特,那她就不會失去他。她一直以來是辜負瑞特的,她只是不停追尋着自己夢中的王子——阿希禮。她只是把自己愛的特點認爲阿希禮有,她只是做了一件華麗的衣服,讓阿希禮穿上,而後愛上他。而事實是,她愛的只是那件衣服。

對於她,我是不得不佩服的,佩服她的堅強,佩服她對土地的執着,佩服她能在那中環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幹活,佩服她能不顧社會上的言論而開創自己的事業。她生命有幾個靈魂,一個是她的母親。他的母親是一位非常能幹、溫柔的典型貴夫人,是她最敬佩的人。可是,母親爲了救人而被傳染傷寒,去世了。另一個,是她十幾年來最愛的人——阿希禮。她能在逆境中站起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阿希禮。她對阿希禮是異常執着的。還有一個,就是玫蘭妮。在一起奮鬥的十幾年裏,玫蘭妮已經成爲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我覺得斯佳麗就像個小孩子一樣,對自己想要的東西異常執着,而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卻不屑一顧。一面在拼命讓自己幸福,一面又不斷地把幸福推離,把愛人推向深淵。

斯佳麗愛的是阿希禮,可是,阿希禮卻不要她。就像瑞特說的,阿希禮是個君子,只是生在了一個和他格格不入的時代。他還是用舊世界的遊戲規則生活,只會撞得一鼻子灰。斯佳麗不瞭解阿希禮,所以她愛他,想盡一切辦法得到他,而當她認清他時,她再也不愛他了。

斯佳麗是個矛盾體,可又有誰不是矛盾體呢?她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走來,當她面對困難時,她選擇迎接,當她面對責任時,她選擇擔負,可當她面對愛的抉擇是,起初,他選擇矇蔽自己,當她終於認清,要面對時,卻已爲時已晚。而她,在無能爲力時,就會告訴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會好了。她在整個故事中,都是個充滿生氣、充滿鬥志的人。我最欣賞的,便是她的這種永遠充滿了希望,充滿鬥志,永遠不會放棄,永遠不會絕望。這份精神,是最值得我學習。

整部書中,我最爲喜歡的人物就是瑞特。他勇敢、執着,他能那麼深地愛着斯佳麗十幾年不變。他想保護斯佳麗,寵愛斯佳麗,照料斯佳麗,讓她事事稱心,而斯佳麗卻拒絕了。他說過,再永恆的愛也會有磨光的時候,而他的愛,是被斯佳麗,被阿希禮,被斯佳麗愚蠢的固執磨光的[]。他的心,死了。當他女兒離開他時,他的心,再也回不來了。他說過,他從來沒有那個耐心把剪碎的褲子縫好,再告訴自己這就和新的一樣,自欺欺人罷了。碎了就是碎了,再也回不去了,即使修好,上面仍然留有裂縫,再也不是原來那條了。

瑞特是個複雜的人,他有良好的家世,但卻仍和舊時代格格不入,他有銳利的眼睛,可以在亂世找到自己的處身之道,他對國家有熱情,即使他明知必敗無疑,卻仍在最後關頭入了軍。他愛斯佳麗,但他更瞭解斯佳麗,所以他從不說,只是通過行動表達,而斯佳麗卻從來不想去了解他。最後,他絕望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再也沒有勇氣再去嘗試,他累了。

《飄》絕對是部值得再三品味的好書,文字優美,情節跌蕩起伏、扣人心絃,雖然其中由於作者的主觀因素,對於美國南北戰爭的評價並不客觀和全面,但以文學角度來說,這絕對是一部絕世佳作,值得一看。

讀後感四:

我在暑假裏讀了一本名叫《飄》的書,它的原著作者是美國的瑪格麗特。米切爾,而改寫的作者是林希德。《亂世佳人》是從《飄》改編而來的。

它主要寫了佐治亞種植園主的社會圈子裏的美女郝思嘉,聽說自己的意中人衛希禮要和媚蘭結婚。她決定在第二天奪回衛希禮,並同他私奔,沒想到計劃失敗,一氣之下就和媚蘭的哥哥查理結婚,但她並不愛他。結婚一週後,查理入伍,不到兩個月,就在軍中病故了。1864年,亞特蘭大市被北軍包圍,思嘉在投機商白瑞德的幫助下,帶着剛生下孩子的媚蘭逃回了老家。可是老家遭到洗劫,田園荒蕪,母親去世,父親瘋了。她爲了得到300美元,不惜勾引妹妹的未婚夫甘扶瀾,和他結婚,後來思嘉被槍劫,三k黨要爲她報仇,北軍派兵鎮壓,還好他們逃了出來,但甘扶瀾卻被打死。思嘉第二次做了寡婦,白瑞德來向她求婚。婚後思嘉仍然念念不忘衛希禮。她的三次婚姻沒有一次出於真心。她把愛情和婚姻作爲交易。後來她才明白衛希禮懦弱無能,根本不能適應時代天翻地覆的變化,倒是自稱與她同類的白瑞德才值得去愛。等她明白這個道理後,白瑞德已離她而去。郝思嘉決心無論如合也要把白瑞德找回來,因爲她才28歲,仍然年輕美麗。

讀完這本書後我覺得思嘉是個勇敢的女孩,她看見自己的家園被毀,她堅定不屈,看見自己親人離開,她擦乾眼淚,努力奮鬥。她是多麼的勇敢,我們應該學習她那打不跨的精神。

讀後感五:

努力,不僅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絕佳的姿態。慢慢長大,慢慢變得迷茫,慢慢覺得活得空虛,後來開始尋找一種狀態來讓自己填補空虛,百轉千回,後來發現,只有努力。《飄》主要講述的是美國南北戰爭前後,南方種植園的代表塔拉莊園的故事。

她,思嘉。華麗的出身,高傲的心態,一如既往的認爲自己無所不能,任何東西只要想就可以無所不得,從來沒有被告知,生活還可以以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樣子呈現在自己面前,它甚至可以那樣的悲愴,那樣的艱難,她也從來不曾理解什麼叫做絕境,什麼叫做絕處逢生,不知道還有一種境地,在那裏,只能靠自己,別無選擇,不知道那一望無邊際的紅土地,甚至於塔拉莊園的每一捧紅土,對她有何蘊意。經歷過苦難方知只有家園是永恆不變的,也只有家園,在她孤立無援的時候,可以無條件的收留她,然後毫無保留的讓她汲取力量。家,是一個多麼溫暖的字眼,那裏有她最愛的母親艾倫;有她擁有愛爾蘭血統的豪爽的父親,那個永遠愛她,並深深以她爲榮的血性男子;有爲她傾注心血的嬤嬤,那個肥胖黝黑的僕人;有兩個驕傲的如花的妹妹;有上百的黑奴;成堆成堆的棉花……但在南北戰爭之前,至少在十二橡樹村的野宴之前,她是意識不到這一點的,在她的心目中,只有艾希禮,那個給她夢幻光環,並給她留有一絲希望的美男子。思嘉沒有辦法不去想他,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餓肚子的片暇也是一樣。在她心目中,他就像詩一樣美好,越是捉摸不透,便越是有一種強烈的佔有慾,就像她曾經妄圖吸引十二橡樹村所有的青年英俊男子一樣,一樣一如既往的堅持自己。

她一直都在努力,即使結果不盡人意,但沒有任何一個讀者擁有批判她的權利,更何況多數人還是喜歡她的,我喜歡她,喜歡她一直在堅持自己,一直敢想敢做,一直不低頭的執着,更喜歡那絕佳的努力。

一次魯莽,未被壓抑的衝動砰然爆發,因爲艾希禮的拒絕,她陷入前所未有的恥辱,瑞德的出現,更讓她覺得以往的驕傲全都破碎了,一句“你不是一個上等人”,奠定了二人情感的基調,也促成了她,奧哈拉小姐與查爾斯荒唐的令人發笑的婚姻,戰爭迫在眉睫,而讓她與媚蘭生活在一起,也成了最大的折磨。她,媚蘭,艾希禮的妻子,思嘉想念的人竟是眼前這個時刻把她想象成善良女子的人的丈夫。瑞德對媚蘭的經典評價:“高尚的女人靠的不是美貌,偉大的女人靠的也不是衣着”,在瑞德心中,媚蘭是自己見過的近乎完美的人。

後來的思嘉,迫於生計,可以把一切都拋擲腦後,守寡如何,穿喪服又怎樣,任何流言的侵擾都擋不住她心中對跳舞強烈的渴望,而瑞德正好投其所好,兩個人就這樣在亞特蘭大引起軒然大波,與戰時的大環境多麼的格格不入。

我不會結婚,除非在我沒有其他辦法征服一個女人的情況下。如此的狂妄。他,瑞德,以一個投資商的姿態,把人們心目中無比崇高的愛國一類的偉大品格,貶的一文不值,即使在別人誇讚他偷渡封鎖線運進人們所需商品的功勞時,也會直率坦言自己只是爲了利益:“在一個城市崛起和毀滅的同時,總有大筆的錢可撈”,他活得,始終真實。習慣性的恭敬地彎腰表示對人們無比的尊重,然而他越是這樣,便更加顯示出他的不屑,他對所有的人以及他們擁護的主義,統統表示出的不屑。於是有了愛盟人士對他猛烈的抨擊,彷彿越是這樣,他活得越是快活。

是戰爭就會寓意苦難,它會讓一個剛強不摧的人,霎時被擊打得遍體鱗傷,經由權利和金錢所擁有的一切,被毀滅得徹徹底底,不見蹤跡。北方的軍隊打到了亞特蘭大城,人們紛紛涌向城外,無援的思嘉,因爲曾經對艾希禮有過承諾,而這承諾,讓媚蘭成了她逃命的牽絆,在這極端危險的時刻,瑞德的笑臉和思嘉的慌亂,又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他沒有任何牽絆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親人是歡迎他的。調侃,戲弄,勇敢,認真,專注贏利,經營以自己的思維維繫的生存規則,這便是他,而這也是思嘉百思不得其解的,這是怎樣一個人,竟然以這樣一種姿態在道德的底線邊緣驕傲地活着,自得地活着。只有在面對他最尊敬的媚蘭時,他纔沒有以往令人討厭的表情。思嘉本以爲在逃命的路上還有一個瑞德,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她卻忽略了瑞德一貫的令人捉摸不透的作風,面對長長的逃命旅途,他選擇離開思嘉,讓她們自己趕往塔拉,說出的理由讓思嘉震驚,他要去參軍,去挽救那個所謂的自己並不擁護的主義,明知會敗,依然前行。

思嘉一行在塔拉的遭遇,使她第一次學會了承擔,學會了爲了生計而不擇手段。同樣是爲了生計,思嘉在第二次結婚後,帶着對艾希禮的念念不忘,有了第三次婚姻。

婚後的瑞德和思嘉,沒有了往日嬉笑挑逗的興趣,他感到自己錯了,之前一度誇大的婚姻的作用,婚後令自己無限度的失望,他將愛轉移到女兒身上,傾注了近乎所有。邦妮任性,挑逗,愛爸爸勝過愛媽媽,爲了她,瑞德做出了之前想都不會想的事,不知道多少次向以前自己得罪過的人低頭。

女兒的死,徹底顛覆了瑞德的希望,媚蘭的死,徹底摧毀了艾希禮,當思嘉面對茫然的艾希禮時,她終於明白,自己一直愛的不過是艾希禮頭上夢幻的光環罷了,她帶着無比清醒的頭腦狂奔回家,面對精疲力竭的瑞德,她道出了自己之前一直都不清楚的愛,然而她得到的是冷漠。他害怕,經歷過太多的謊言太多的欺騙,他已經沒有力氣和精力再一次面對被欺騙的風險,於是離開,於是只剩下思嘉自己,獨自梳理一直以來凌亂錯落的思緒。

亂世佳人,並非亂世成就佳人,而是佳人經過亂世的歷練,展現出了更加悽美的故事。故事太長,於是我們往往忽略了理性的判斷,只是任由思緒飄蕩,一味感性地評價人物。

雖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但美好的塔拉莊園裏的生活,若能持續,或許思嘉也會過得很好。我覺得我們應該擁有一個精緻的人生,你可以不很在意衣着,也可以偶爾馬馬虎虎,但我們在面對時過境遷時,面對迎面而來的苦難時,一定要有足夠迅速撤退的動作,我們不能保證自己時時刻刻處在一個足夠安全的環境,但我們可以選擇修煉一個怎樣的自己,面對傷害,面對不理解,沒有必要死纏爛打,把自己的弄得遍體鱗傷,要知道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盡不會挽回什麼,這世界不會因爲一些人對你苦大仇深表現出的同情而對你更加溫柔,要想別人善待你,你首先應該學會如何善待自己。也沒有必要把自己弄得多麼悲壯,沒有人會看這些,所有的能通過你的悲壯得到的東西,除了同情不會有其它,每個人都應該是一個禮物,如果我們無法讓自己成爲別人的禮物,那就不要輕易走進別人的生活,不要讓自己活得很累,同時連累了他人。

作爲那個動盪時代的商人,他在戰爭中始終屹立不倒,他頭腦冷靜、機敏,能清醒的認識到北方的資本主義工業經濟必將代替南方的奴隸主種植園經濟的趨勢。但這樣清醒的認知並沒有讓他悲傷懷舊抑或消極頹廢,而是極富冒險精神的在戰爭的危機中尋找商機。他看準一切時機,夾縫中求生存,大發戰爭財。

或許,在這個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社會,我們所需求的,正是白瑞德這種危機中尋機遇,夾縫中也能求生的精神。

2014年,可以說是整個酒店業的寒冬年。在整體市場一片蕭條的危機中,旅業公司自主管理的老牌五星級酒店京瑞大廈沒有因循守舊,更沒有一蹶不振,而是藉助危機對固有的經營模式進行改革,在危機中尋找新的經營出路。京瑞人緊追時代步伐,改變傳統的經營理念,迎合新興消費形式,嘗試以微博、微信、手機APP等新媒體爲平臺進行產品推廣和銷售。全新的經營模式吸引了大批依賴網絡媒體的新客源,開創了京瑞新的經營方向,開拓出全新的銷售市場。另一方面,京瑞人分析市場環境,大膽改變多年的營銷側重方向,嚴格控制低價旅遊團隊的佔有量,將營銷重心向商業散客和會議市場轉移。基本形成了以網絡、商業散客、會議市場爲核心,以旅遊團隊爲補充的客源結構。使得京瑞大廈的市場佔有率等各項競爭指數穩居區域內前列。京瑞大廈正是靠着這種在危機中不消極、不放棄,不斷開拓創新尋找機遇的精神才能在行業寒冬中逆勢增長。

曾經像也一直像思嘉一樣,我在心中都會默默藏一個帶有光環的影子,疲勞的時候,那個影子可以給我力量,有了那個影子,我就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只要我願意。隨着成長,影子在不斷變換,一個破滅之後又有另一個,總之,心裏的那個位置一直不曾空虛,也許終有一天我會讓那個位置徹底消失,也許那樣會更好,但何苦現在要強迫自己呢,順其自然吧,順其自然地成長,活得越來越像真實的自己,纔是自己。

思嘉始終以一個努力的姿態存在書中,也存在在我的心目中,看到過很多書中的人物,最喜歡的卻始終是她,一個始終向上的努力的姿態,是永遠都不會失去色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