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警句 > 經典的句子 > 家長怎麼跟孩子溝通 學會跟孩子說話

家長怎麼跟孩子溝通 學會跟孩子說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5K 次
家長怎麼跟孩子溝通 學會跟孩子說話
家長怎麼跟孩子溝通

在早期教育中,在跟比較小的孩子溝通的時候,我們也不要小看了小孩子。幼小的孩子,如果我們的說話方式不對,態度不好,孩子也不愛聽,不肯照我們的要求做,甚至產生逆反心理,達不到教育效果。所以,跟小孩子說話也很有講究,學會跟孩子說話。以下幾個實用技巧供家長們借鑑:技巧1:用描述性語言代替批評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問題。使用描述性的語言,可以避免互相指責和埋怨。讓每個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該做什麼”上面。現象:把一杯果汁碰倒了✘A說法:我們看到後,我們一般會生氣地說:“你看你,這麼不小心,毛手毛腳的!”✔B說法:現在我們這樣來說:“看,果汁灑了,我們現在需要什麼?”既然是了孩子惹出的問題,就讓孩子去想出辦法來解決。如果孩子回答不上來,這時你可以用描述的語句說出來:“看,果汗灑了,去拿塊抹布,拿拖把來。”點評:描述性語言是客觀的,冷靜的,不帶家長的不良情緒,也沒有強烈不滿和攻擊性的字眼,容易讓孩子接受。技巧2:用擬人化語言代替命令親子教育家指出,擬人化的語言容易被孩子接受,因爲它很形象,能激發孩子的想象,讓孩子回到童話世界。因爲童話是孩子喜歡的。這符合小孩子的心理特點,孩子會根據自己現有的生活經驗進行理解和感受。現象:孩子每次看完電視,都忘了隨手關機。✘A說法:家長一般會要求孩子立即去做沒做好的事。“你看你,又忘記關電視了,這麼不長記性,,快去把它關上!”家長如果太兇,有的孩子容易產生牴觸情緒,不願去做該做的事。✔B說法:“呀,誰還在電視裏沒休息呢,電視裏的人一定講累了,玩累了,他們也要睡覺了。”孩子一聽,一般會笑嘻嘻地跑回去,“啪”,讓電視裏的人睡覺”了。點評:如果家長善於運用生動的比喻,擬人的方法讓孩子做事,孩子會覺得很有趣,也願意聽從大人指令配合完成事情。技巧3:用善意提示代替警告用善意的提示而不是警告責罵會讓孩子感到你的耐心,讓孩子產生內疚感。從而比較願意配合你做事。現象:孩子吃了完蘋果,把果核亂扔在地下,也沒扔垃圾桶。✘A說法:你很生氣,警告他:“告訴你多少次了,吃了的果核要扔垃圾桶,再這樣我下次再不買蘋果了。”這樣的說教效果不大,因爲蘋果肯定不可能下次不買,一旦再買,等於你說話不算數,沒了威信。✔B說法:媽媽可以對孩子簡單地提示:“這麼漂亮的地板,你把蘋果核到處亂扔,是很難看的,媽媽又要重新打掃,不小心踩到還會讓人滑倒。蘋果核的家在垃圾桶裏。”退一步說,如果孩子無動於衷,那你可以把掃把,簸箕遞到他手裏,讓他掃乾淨。點評:簡單的提示讓孩子明白他所做的事情錯在哪裏,給他人帶來什麼害處。由此而督促孩子自覺改正它。技巧4:用說出感覺代替生氣專家指出,孩子做錯了事,家長生氣、憤怒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我們光顧生氣,指責,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因爲你在生氣時,只會指責他行爲的錯誤,他不一定知道自己的錯誤會給他人帶來什麼不良影響。因此你可以說出你對這事的感覺,讓孩子來了解你的心情和感受。現象:你上了一天班回來,非常累。孩子偏要這個時候給他讀故事。✘A說法:“你真煩人呀,一邊去,能不能不煩我呀!”✔B說法:“媽媽今天上班非常累了,腰也痛,腳也酸,能不能改天講呢。我知道你一定很體諒媽媽的。”點評:這也是引導孩子作心理換位,教會孩子去體會他人的心情,感受,從而變得更善解人意,通情達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