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警句 > 經典的句子 > 當我們揮手告別一個時代,還有幾個人願意爲情懷買單?

當我們揮手告別一個時代,還有幾個人願意爲情懷買單?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W 次

當我們揮手告別一個時代,還有幾個人願意爲情懷買單?


當我們揮手告別一個時代,還有幾個人願意爲情懷買單?

作者:小木頭

情懷,是什麼時候開始在我們的周圍流行起來的呢?

在我的印象裏,大約是,去年,或者前年。

當時,無數人說無數人的時候,會用到這個語焉不詳的“情懷”,我不知其意,只憑大概直觀感受知道是個褒義詞,而且是特別厲害的那種褒義詞,至於真正的意思,完全不懂。

爲此我甚至去百度了它的確切含義——百度裏是這樣的:

定義是“擁有一種高尚的心境”;

解釋是“1、心情;2、情趣、興致;3、胸懷;4、文學情致”。

看上去雲山霧罩,但是無論如何,按照我的理解,大概就是保有初心,努力堅持等等。

扯遠一點。

去年,我曾經很認真地問朋友:你們經常說一個人有才,到底這個“有才”是什麼意思呢?

我理解的有才,是才華橫溢,是與衆不同,是個中翹楚,所以當聽到無數人說無數人有才的時候,我不禁開始懷疑:這個有才真的是我認爲的那個有才嗎?

朋友簡單敷衍地給我解釋了幾句,笑道:有時候如果你要介紹一個沒啥特點特長的人,你可以說他有才。

喔……

原來是個萬金油的好聽詞彙。

到如今,情懷幾乎也被這樣濫用了。

你說一個人有情懷,總是不會錯。

不是麼?

反正看不見摸不着,反正那個人眼神多一點靜默笑容多一點深沉意味,彷彿就不會辜負了這個高深莫測的詞彙。

以至於,這幾年,情懷成了營銷手段,屢試不爽。

那麼多以情懷爲名的影視劇,用各種令人眼眶發熱的文案推出來,看到一半我們忍不住落荒而逃,甚至,懷舊這個詞也因爲過度使用而沒人再用了;

上個月我們被“最孤獨的圖書館”刷屏,雖然沒用到“情懷”這個詞,卻通篇都是在渲染一種情懷。直到無數人洶涌而至,直到有人發現那是一個正在開發的樓盤,而那孤獨的情懷,不過是營銷的變臉;

前幾天我們又被微信公號賣書刷屏,最開始許多人爭先恐後要去搶幾本書,因爲那代表着一種情懷。幾天之後,風向大變,情懷再次成了衆人眼裏營銷最好用的脂粉。

……

也許很快,再也沒人敢用情懷做文章了。

因爲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即將揮手與那樣一個時代作別——真誠,信任,踏實,厚道。

我們越來越喜歡集體的狂歡,喜歡把自己置身一件可以增加自己身份標籤的集體事件中,感動着同樣的感動,快樂着同樣的快樂,當然,也憤怒着相差無幾的憤怒。

而告別了那樣一個時代的我們,大約,再也不會爲情懷買單。

哪怕是真正的情懷。

這是真正的悲哀。

前幾日,我的朋友小怕給我發消息說:《水彩·記憶裏的濟南城》明信片還剩了好多啊,你要幫我推一推,你的讀者包郵都可以……還可以送書籤!

我哈哈大笑:你是不是壓貨壓瘋了?

……

玩笑是可以開,但是,我是不可能真的幸災樂禍。

甚至覺得難過。

因爲那套明信片,幾乎見過的人都說很美,幾乎驚豔。

卻是這樣的結果。

就在那之前,我看到澎湃上的一篇新聞報道,大約是美國人的報道,說在中國明信片即將消失,人們已經習慣用手機來承載一切。

看的時候並沒有太在意,但和小怕的話聯繫在一起,就頗有點失落。

也是在前幾天,仍舊是看《平如美棠》,我很詫異地看到,原來在中國,明信片是有許多年曆史的,不是上百年,怕也差不多。

饒平如在看篇第二章就寫到,自己從軍離開家鄉的時候,打點行囊,其中就買了200張明信片,打算一路上隨時發往家裏的——他從家去軍校,路途遙遠,個把月都走不完,也因此要隨時報平安與說說自己的見聞,明信片承載的即是溫暖撫慰這樣的功效吧。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戰火紛飛的歲月裏,饒平如的200張明信片,一張張飛往父母親朋的手中,想想這場景,是一種殘酷的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