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警句 > 經典的句子 > 80後女作家張悅然談80後文學的特點

80後女作家張悅然談80後文學的特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7.98K 次
80後女作家張悅然談80後文學的特點
80後女作家張悅然,1982年出生于山東濟南,于山東省實驗中學畢業,新加坡國立大學計算機專業本科畢業。張悅然從14歲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先後在《青年思想家》、《收穫》、《人民文學》、《芙蓉》、《花城》、《小說界》、《上海文學》等重要文學期刊發表作品。張悅然的《陶之隕》、《黑貓不睡》等作品在《萌芽》雜誌發表後,在青少年文壇引起巨大反響,並被《新華文摘》等多家報刊轉載。2001年獲第三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2002年被萌芽網站評爲“最富才情的女作家”,“最受歡迎女作家”。2003年在新加坡獲得第五屆“新加坡大專文學獎”第二名,同年獲得《上海文學》“文學新人大獎賽”二等獎。2004年獲第三屆“華語傳媒大獎”最具潛力新人獎。2005年獲得春天文學獎。2006年榮登“2006第一屆中國作家富豪榜”。最新長篇小說《誓鳥》被評選爲2006年“中國小說排行榜”最佳長篇小說。2008年,張悅然以《月圓之夜及其他》獲得2008年度“茅臺杯”人民文學獎優秀散文獎。張悅然日前在其創作談文章《我們能夠帶着理想走多遠》的開頭開宗明義地坦承:“我們這一代人,也就是所謂的80後,從發出聲音到現在,已經有10年的時間了。可是,這10年中我們其實並沒有說出什麼。如果說有沒有什麼新的思潮的話,也只能是隻有潮而沒有思。10年來,我們如此熱衷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可是在這種此起彼伏的熱鬧中,我們卻早已喪失了思考的能力。事實上,我們並沒有帶來什麼新的文學式樣或是文學思想。整個80後文學看起來很熱鬧,可其實並沒有任何沉澱。”
張悅然對於80後作家羣體的解剖,是十分誠懇的,且有着較強的精準度,可謂切中肯綮。進一步詢問,何以會如此?答案似乎並不複雜,80後作家們受到時代商業文化大潮的衝擊太猛,受到西方文化思潮尤其是後現代主義思潮的衝擊過烈,他們在稍稍懂事以後,就在自己的內心深處刪除了“經典”、“傳統”、“責任”、“使命”等一直以來我們的文學傳統奉若神明的東西,轉而徹底地回到了自我、個人、自由等範疇裏去了。宏觀地看,“80後”作家羣體是極富標誌意義的一代。他們生於中國社會從傳統向現代轉型的80年代,成長於中國全面建立市場經濟體系的90年代,在整體上有着優越於以往任何時代的生活環境,從而使得他們在價值觀念、行爲準則、生活方式、社會參與意識等方面都與前數代人形成了巨大的差異。相比其他年齡層的中國當代作家羣體對“宏大敘事”的熱衷與堅守,他們更注重自我、個體、感覺、精神等方面的表達與書寫。在張悅然、郭敬明韓寒等青年作家的筆下,更多的是對個體、自我的心聲和情緒的率意傳達,即所謂的另類、叛逆以及青春的疼痛。我們在“80後”文學那裏看到的,往往是比前輩文學更爲開放、更爲自由的姿態。80後作家要想在新的時代有所作爲,整體崛起,更好地庚續50後、60後、70後作家羣體的薪火,就不應該走形而上學的“單行道”,而應該作一些改變,實施青春變法,邁上辯證哲學思維的創作大道,既要繼續大膽地往前走,敢於表現自我主體的思想、慾望、訴求,也要正視並傳承20世紀中國現代文學的優良傳統,讓個人、自我、主體的“微觀敘事”與民族、公衆、社會的“宏大敘事”緊密有機地膠結起來。這應該是80後作家羣體崛起的一個必然的過程。舍此,是沒有其他快捷方式可供跳躍式行走的。唯其如此,80後文學纔有望甩掉一直以來爲輿論所詬病的“背離歷史”、“私我苦痛”、“脫離現實”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