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警句 > 經典的句子 > 《港囧》票房超12億躋身前十,從港囧影評看徐崢成長路

《港囧》票房超12億躋身前十,從港囧影評看徐崢成長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8W 次

《港囧》票房超12億躋身前十,從港囧影評看徐崢成長路


2015年9月25日零點,徐崢執導的《港?》首映,影片講述了徐來陪伴老婆及家人來到香港旅遊,計劃與大學初戀楊伊偷偷會面,無奈被小舅子識破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從而引發一場歡樂香港遊的?途的故事。2015十一長假的前三天的數據顯示,《港?》以絕對優勢位居票房榜首位,截至2015年10月4日凌晨,《港?》累計票房12.57億,加上10月4日當天的預售票房,已經成功超越上一部《泰?》的12.67億,躋身內地影史票房前十,併成爲內地影史票房僅次於《捉妖記》的國產片。

業內認爲,2014年國慶檔上映的喜劇《心花路放》首日收入1.21億,國慶7天共入賬6.39億,以此類推,《港?》國慶首日報收1.25億,將2015國慶檔狂攬至少6.6億,而《心花路放》在國慶檔後直至下映共收入了3.9億,只要《港?》在國慶檔後做到和《心花路放》一樣的表現,那麼最終票房將會突破20億。

分享80後文藝女青年安海風關於《港?》的影評和對徐崢的報道文章:徐崢,從先鋒藝術家到通俗喜劇導演的“文藝?途”

安海風,80後文藝女青年,愛好攝影、寫作、旅行,著有長篇都市小說《清晨之戀》

徐崢:從先鋒藝術家到通俗喜劇導演的“文藝?途”

作者:安海風

我不是看完每一部電影都會寫影評,也從來不給喜劇片寫影評,但是看完徐崢的《港?》,我還是忍不住想給他多點幾個贊,雖然像他電影裏說的“我辛辛苦苦忙碌一整天半夜三點多回來還要在朋友圈給你們挨個點贊”是一種很苦逼的生活,我卻很想套用他的這句經典臺詞

我辛辛苦苦忙碌一整天晚上連飯都沒吃就跑去電影院看你的《港?》,笑中帶淚地看完還真心覺得徐崢你就是個人才!圈裏要髮長文給你點贊!

在我的心目中,真正稱得上喜劇導演的只有四位:許冠文、周星馳、王晶、徐崢。前三位都是香港導演,只有徐崢是大陸的。許冠文和周星馳的風格屬一脈相承,作品都着重描述香港底層社會小人物的命運,周星馳後期的作品則拓寬了題材和展現出更多不同的風格,包括古裝、黑幫、穿越、校園電影等,王晶的喜劇片主要以黑幫、都市情感爲題材,後期作品顯得有些青黃不接,至於徐崢,雖然導演作品不多,但卻一再刷新我們的喜劇觀感,況且他本身的表演也可圈可點,絕對是中國大陸不得多得的喜劇天才。

當初很多人稱香港喜劇導演許冠文爲“冷麪笑匠”,意思就是他自己不笑,卻能把很多人逗笑,我覺得這個稱號用在徐崢身上也不爲過,在表演中,徐崢總是一副置身事外的樣子,就如他自己所說:“這本來是我表演的一個毛病,容易過於地理性,我去參加那種綜藝節目,我和王寶強、黃渤在一起,其實他們表現得比我更投入,我儘管也是笑,但是你總感覺我其實是站在旁邊看的那個人。”而許冠文也曾在媒體面前公開表示很欣賞徐崢,認爲他是中國大陸非常不錯的喜劇演員,正可謂英雄惜英雄。

別看徐崢現在總是一副光頭佬的樣子,其實以前的他就像《港?》裏的徐來一樣,是一個十足的文藝青年。

1、從先鋒青年到喜劇大叔,他的文藝之旅也很“?”

現在很多人提起徐崢,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系”電影,尤其是2012年《泰?》刷新多項國內票房紀錄,成爲年度電影界的傳奇,將他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可是,還有多少人記得當初那個塗着紅臉蛋、扎着麻花辮的豬八戒呢?對很多80後來說,當初是一部“毀三觀”式的《春光燦爛豬八戒》讓惡搞版的神墨劇火遍大江南北,當時的它,簡直就是對正版《西遊記》一種顛覆式的形象重塑,從前那個肥頭大耳、長相醜陋的豬八戒搖身一變成爲一個操着一口娃娃腔、長相還有點萌的青春少年,而他時人時妖的扮相也着實讓我又愛又怕。就是這樣一部帶有無厘頭意味的仙妖連續劇,讓籍籍無名的徐崢一下子人盡皆知。

只是,他自己卻並不太喜歡這種成名之後帶來的意外困擾。有那麼幾年,人們在大街上碰到他,脫口而出就是“豬八戒!”徐崢深深隱藏了他對這種稱謂的反感,試圖友好地面對人們的這種稱謂,但是,這種反感一直都在。

徐崢的文藝之旅開始得很早,早在他讀小學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演話劇了,而且經常巡迴演出。他從小地主開始演,直到他年齡大了,就開始演老地主。

後來,他考上上戲,又投身話劇圈,是順理成章的事。在拍《春光燦爛豬八戒》之前,他是上海著名的話劇演員,也是導演,有那麼幾年,他在上海的話劇圈很紅火,以至於有這麼一個傳說,說是去上海不看徐崢的話劇就等於白去了。只是,那個時候他走的是先鋒路線,戲劇演完了,觀衆卻抱怨看不懂,徐崢這纔開始反思,戲究竟是拍給誰看這個問題,這也是他從“高處不勝寒”開始走“親民通俗路線”的轉折點。只是從一個極端高冷的文藝青年忽然大反轉演了一個渾身上下都充滿傻里傻氣的“豬八戒”,這樣的轉型着實讓人大跌眼鏡。

後來,他出演的一系列電視劇包括《李衛當官》、《穿越時空的愛戀》《滿漢全席》等,開始逐漸樹立他帶些狡黠又有些“韋小寶式”誤打誤撞卻總是走狗屎運的“徐氏風格”,其實徐崢是那種只要他往你眼前一站,不需要說一句話你就想笑的人,他是影視界的“宋小寶”(原諒我用了一個不太恰當的類比,但事實上效果確實如此),我想這也許就是一個真正的笑星所應該達到的境界吧,像小品界的馮鞏、宋小寶、趙本山,影視界的許冠文、黃渤等,都是本身自帶笑點的人。

後來徐崢覺得電視的路子變窄,他又琢摸着去搞電影,是2007年的一部《愛情呼叫轉移》讓人忽然意識到當年的萌娃已經成長爲中年大叔,也是從那部電影開始,中年家庭情感危機開始成爲他電影裏不可缺少的明線或者暗線,包括後來的《人在?途》、《泰?》以及剛剛上映的《港?》,“七年之癢”的情感危機都成爲他想主要表達的內容,根據以前徐崢偶爾也被爆出來的緋聞,我冒昧地猜測這也許正是他自己內心一直在飽受煎熬的矛盾與問題,他既膽怯地借虛構人物之口來表達了自己的困惑,又誠實地向觀衆表露了自己對愛最終的抉擇。

中國有句俗語:“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別人都是在走上坡路,而徐崢在文藝的道路上卻像是在走“下坡路”,從當年侷限在自己象牙塔裏的高冷先鋒文藝青年,到如今充滿人情趣味無比親民的喜劇大叔,他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使他漸漸認識到,戲是要拍給觀衆看的,正如他自己說的:“我想做一部主流的喜劇片,它的主題必須夠俗,夠世俗,因爲只有世俗,才能涵概的人羣面夠廣,才能夠給大部分的中國觀衆所接受,這是它電影裏面的主題。”

很多人拿社會意義、文化意義來詆譭徐崢的片子,認爲其思想深度不夠,其實我覺得這是某些文化人相當主觀的一種偏見,因爲你不能拿一部文藝片的標準來考量一部商業喜劇片,徐崢拍片的原始定位就是通俗喜劇片,你又爲什麼要自作多情地拿高尚的情懷主義去批判人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