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警句 > 經典的句子 > 三個80後的創業夢想

三個80後的創業夢想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13K 次

如果說一部《致青春》勾起了80後的青春回憶,那另一部《中國合夥人》則以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創業故事告訴大家:“青春是不斷拼搏,實現夢想的過程”。這樣的故事,在這個被稱作“最難就業季”的夏天,更具鼓舞意義。

三個80後的創業夢想

身處高壓力、強競爭的社會,80後、90後的青年一代還有勇氣放手一搏追逐夢想嗎?一起來看看三個80後的創業夢想。

用光與影記錄幸福的人

夢想人:陳雷

圓夢方式:創辦影像設計工作室

你看過城市建築上3D投影嗎?光與影的交融,在百年建築上變化出不同的立體景象,總會成爲一個城市最吸引遊客注意的景觀。

3D投影也是陳雷最近在“玩”的東西。在他的工作室裏,陳雷給我們演示了他剛完成的,僅用普通的正方體和投影儀做出的一段3D投影視頻。“如果3D投影技術的實驗成熟,就可以應用於企業形象展示,甚至可以像上海、香港那樣,在標誌性建築上做出燈光秀來。”陳雷興奮地說。

1983年出生的陳雷是溫州雲想映像工作室的負責人。大學主修工業設計的陳雷,畢業後前往意大利米蘭,在全球頂尖的Domus設計學院學習交互設計。“就是那時候,我學會了以一個設計師的眼光看待世界。”陳雷說。

2009年,作爲獨生子的陳雷帶着一份責任感,回到了溫州。相關專業領域的缺失讓他一度感覺沮喪,沒有用武之地。最初,他進了一間婚慶公司工作。這也讓他發現了溫州的婚禮攝像只是流水線作業,缺乏專業和個性。“既然溫州缺少專業,何不自己去試試?”2010年11月,陳雷與妻子成立了雲想映像工作室,主營婚禮攝像、影像設計。不久,雲想映像就成了溫州新人中頗受推崇的婚禮攝像公司。

如果你認爲雲想映像的目標只是做好婚禮攝像,那就錯了。陳雷有更大的“野心”。“雲想的定位是做一個幸福記錄者,我們可以爲一對情侶、一個家庭、一個企業,甚至一個城市的幸福記憶做記錄。”陳雷說。在溫州做一場“燈光節”,以甌江爲背景創作一部城市光影秀,是陳雷最大的夢想。“燈光節做得好,能成爲一個城市最大的旅遊亮點。”

但陳雷的“夢想”也面臨着找不到合夥人的難題。“國外對設計的態度更寬容,如果你有創意,會有不同人幫你去實現。”陳雷認爲,在溫州相關的專業人才實在太少,而溫州對文化產業缺少扶持政策,也讓一些有志於從事文化產業的年輕人難以施展。

“玩”藝術品的85後小夥

夢想人:張海曼

圓夢方式:舉辦藝術品展覽、拍賣會

從門外漢到成立嵐江文化藝術品公司專做藝術品投資、展覽,27歲的張海曼僅用了2年時間。

見到張海曼時,他正在爲週末的一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忙碌。這是嵐江策劃的第二次藝術品拍賣會。這次拍賣會一共收集了350餘幅書畫作品,其中半數以上是溫州本地名家的作品,嵐江負責了所有拍品的收集工作。

“我希望嵐江能成爲一扇門,通過這扇門,能有更多的人去接觸、瞭解藝術品。”這是張海曼的夢想。

85後的年輕小夥,怎會玩起藝術品?畢業後,張海曼開過影樓,做過拍賣會策劃。在一次拍賣會上,省拍賣行的一位專家一眼就相中了頗具“慧根”的張海曼,收他做了關門弟子。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此後兩年,張海曼跟隨師父各地跑拍賣會,參加各種藝術品鑑賞交流會,練“眼力”。不出兩年光景,他已算得上半個“行家”。

2011年金融危機,當其他公司紛紛停工或減產時,張海曼卻出乎意料地成立了嵐江公司。在他看來,過去幾年溫州人一心賺錢,埋頭苦幹,卻忽視了精神文化的存在,這個時候成立嵐江,就是希望呼喚大家能更多地關注溫州文化。張海曼的嵐江,主推的是溫籍書畫家的作品。

公司剛起步時,張海曼也曾遭遇過不少難題。首先就是經驗不足,買到幾次“贗品”。但生性樂觀的張海曼很坦然。“買到贗品是每個做藝術品的人都經歷過的。我把它當做一種學習。”讓張海曼感覺幸運的是,有許多本地書畫家、前輩非常願意扶持年輕人去開拓文化產業,給予了他更多的信心與能量。

不僅組織拍賣會,嵐江每年會不定期舉行本土書畫家作品展覽、邀請專家開設藝術品講座。“嵐江就在這裏。即使你不買,你也可以來看看,欣賞到一些美好的東西。”張海曼說。

曾經“快男”的音樂夢

夢想人:柯浩燃

圓夢方式:創作音樂、開小型音樂會

最近,柯浩燃正在爲一部電視劇創作主題曲。他說,3年前回溫,讓自己的夢想“落了地”,因爲溫州給了他靜下心來做音樂的最好環境。

1986年出生的柯浩燃,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音樂劇系。曾獲得2007年TVB8華語新秀歌唱大賽金話筒大獎,參加過央視《星光大道》和兩屆青歌賽,也參加過2010年“快樂男聲”。2010年回溫,創立柯浩燃音樂工作室。

“既然回了溫州,就用自己的特長做些事兒吧。”柯浩燃的夢想,很隨意卻很認真。在溫的3年間,他確實做了不少事兒,創作音樂,辦聲樂培訓班、開小型音樂會、編音樂劇,一刻都沒停下。

“風流太守憶王郎,臨池洗筆是墨池坊。信河七十二街巷,煙雨迷濛是好江南。”回溫那年,他寫下這首《百里芳》,作爲自己過去十年的總結。“既然是溫州的,也是我的。”從這首《百里芳》開始,柯浩燃將更多溫州本土的東西融進了自己的創作中,其中就包括改編一些溫州童謠。

去年,柯浩燃改編了一首《叮叮噹》。這首改編作品保留了熟悉的旋律,但用不同的節奏,演繹出搖滾、抒情等多種風格,而其中還穿插的一段普通話的歌詞。“溫州有很多有意思的童謠歌曲,但因爲語言問題,它所表達的情感別人不能理解。”這段普通話歌詞,表達的正是他對《叮叮噹》的註解。

2010年底開始,柯浩燃連辦了4場小型的“拾起”音樂會。“拾起”便取義於希望這座城市“拾起”對音樂的喜愛。4場音樂會,從最初的40來人到後來一場擠了200多人,著名溫籍歌手吳滌清也成了他音樂會的“座上賓”。

“有天如果有一個很好的舞臺,我會唱《叮叮噹》,去推一推溫州的傳統音樂。”柯浩燃說,這正如他歌中所寫的那樣“遊子我已經歸來啦,讓我把老城故事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