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格言 > 人生格言 > 讀書感悟1000字左右8篇

讀書感悟1000字左右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7.67K 次

導語:你的爲人處事,你的思維方式,你的格局都來源於你的讀書知識和經驗知識。讀書就是爲了能夠好好滋養這一份力量,通過讀書來提高自己的修養。一個人越浮躁,越需要書本的沉澱,一個人越成功,越需要文化的加持,你只有不停地讀書,才能不斷地提升自我,才能把人生的方向掌握在自己手裏。以下是本站的小編給大家分享的讀書感悟1000字左右8篇,歡迎閱讀。

讀書感悟1000字左右8篇

昨晚一夜未眠,換來《巴黎聖母院》全部通讀完——不是要趕着儘快讀完它,而是它深深吸引着自己毫無睡意。

五十知天命,開始爲自己每一天平淡無爲的生活感到憂心忡忡,且一直在“忡忡”着。虛僞或矯情一點說,這是內心深處對自己餘生還比較在乎的一種憂慮和着急,這應該是一種比較負責任的生活態度。

自己現在的生活,似乎已經可憐地規律到:我不僅知道自己在今天的幾點幾分會做什麼,我還知道自己在明天的幾點幾分會做什麼,還知道自己在後天的幾點幾分會做什麼,還知道自己在未來的三天、十天、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甚至更長的每一天的幾點幾分會做什麼。這種朝九晚五、日復一日、不斷重複地悄悄活着的生活,在很多人看來是一種平淡的幸福;但於我而言,其實是溫水煮青蛙式的一件很可怕的事!

生命的意義在於有爲,生命的期盼在於未知,生命的情趣在於全新。有些人是在爲生存而活,有些人是在爲生活而活,生存和生活是兩回事。有些人來這世上只是渾渾噩噩地活了幾天,剩下的時間都是在不斷重複這幾天;有些人則是每一天都在認真地活,每一天都活得與衆不同不可複製。很顯然,我是屬於前者——渾渾噩噩、一成不變地不斷重複着每一天都相同的日子。

由此,我選擇了閱讀。長期堅持不斷的閱讀,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閱讀,安安靜靜毫不作秀毫不矯揉造作的閱讀,古今中外各種著作可讀就讀的閱讀,不爲名利不爲文憑不爲職稱的閱讀,不論是出門在外還是蝸居宅家都習慣了手邊有書的閱讀......爲的是儘量讓自己枯燥乏味、低質無趣的生活,添進去一點叫做“質量”的東西。

時間有限,只讀經典。精力有限,只讀經典。選擇經典,是因爲它們都是經過古今讀者反覆挑剔和歷史時間精挑細選,慢慢篩選出來的結果——讀經典肯定沒錯。而經典中的每一部能叫做“世界名著”的書,則更是經典中的經典——它們是世界級的大師級“先知”,要麼幾世接續、要麼終其一生、要麼萬苦千辛才完成的作品;這些作品又在經過古今讀者反覆挑剔和歷史時間精挑細選,大浪淘沙後才得以存留在人間,饋贈給人類。面對這些浩瀚如林的文化寶藏,今天微渺如蟻的自己,竟還能好好地擁有並能靜靜地細嚼玩味它們,何其幸運!

我想告訴朋友們:我們很多人都是平凡的,且都要甘於接受平凡;平凡是大多數人的生命狀態,但千萬不能平庸!一個人若是既平凡又平庸,其實細思極恐!而閱讀,尤其是學會選擇有價值的品質閱讀,應該是能讓自己變得不平庸的一種最廉價的“升值”渠道。

親愛的朋友,人生有緣,難得來這人世間陪對方走上一遭,我們要明白:生活的一半是文化,沒有涵養的生活,撐不起你想要的風骨。生而爲人一場,我們或許一生無爲,我們或許一生平凡,但我們不能一生平庸。

讀書也是一種幸福

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是最幸福的一件事了。

關於讀書這件事情,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感悟,尤其是針對我們這些上班族來說,能夠放下浮躁的心來讀一本好書,本就是非常難得的一件事情了。放下手機,關掉所謂的短視頻,丟掉滿腦子都在想象的這樣那樣不合時宜的憧憬,就把心情放空,讀一本書,念一句話,會不經意的成長起來。

有人說,吃得豐盛是幸福的,有人說,穿得漂亮是幸福的,也有人說,玩玩遊戲是幸福的,而我說,讀書是幸福的!讀書是一種人生的享受,是一種美麗的靜謐,是一種詩意的棲居。

以書爲伴,淡泊人生,是生存的最高境界。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每年到讀完一本書,我都都會反思讀書獲得的感悟。就拿今年來說,買了毛選這一系列的書,在枯澀裏慢慢閱讀,真的就像所有人說的那樣,讀書前面剛剛讀完,後面就會遺忘許多,就像是周而復始的遺忘,也不會把我們讀書那份執着的心變得脆弱起來。

讀書時是最幸福的,不光思想受到了薰陶,愉悅的時間也會讓每一個人幸福起來,這發自內心深處的感悟,往往在某一個瞬間就與作者發生了共鳴。往往在深夜,在夢中,會迴歸那個年代,仿若我們是在趕赴一場不期而遇的約定,書中世界的精彩,書外世界的現實,毫不猶豫的會取代沮喪的心情,換來一種幸福的快樂感。

古人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讀一本好書,就像與一個高貴的人談話,使我受益匪淺。少時讀書,是看熱鬧,不光沒有心思靜下心來品讀,也抱有一種囫圇吞棗的應付狀態;如今讀書,已然成爲一種生活習慣,可以放下功名利祿的心思,也放下虛僞無味的追逐,就抱着看一看最簡單的態度,往往卻獲得了不少新的感觸。

讀書需要日積月累,要有天天堅持讀的恆心,會有意想不到的知識積攢,纔有“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的感悟、“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的收穫。

讀書的愉悅感,只有徹底讀懂了作者的精神世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思想感悟後,纔算是讀透了,也算是讀懂了。當下生活忙碌,整日爲了柴米油鹽在打拼,能夠讀書的人,就在花花世界裏顯得格外奪目了些。我覺得讀書這件事情,是精神世界的快樂,讀書能把生活中的苦澀釀造成人生的甜酒,能創造幸福的生活;讀書也能夠讓我們理解到,什麼叫做奮鬥的生活,什麼叫做真正的的信仰。

讀書也是一種幸福,這種幸福是發自內心的幸福,並不是在朋友圈裏每日打卡更新的程序感,沒有了種種不切合實際的想法,卻在讀書中多了一層感悟,把讀書當成一種生活,把生活當成讀書的過客,不爭,不搶,便會讀懂人生。

不由感嘆,今日生活是豐腴諸多,可就算堆得起書山,卻在鋼筋水泥包裹的嘈雜裏,心中已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了。

現今讀書愈慢,斷斷續續,一本常拖沓月餘也不見末章。

怕多還是懶了的緣故,心也在蒙塵。在難得餘閒時候,也喜歡靜下來磨個文字功夫,或捧幾頁書,或寫三兩字,借朋友話,就是權裝個文化人的樣子。無妨,只要自我愉悅便好,能在這忙亂裏尋得一片淨土,安然守於心,何需多顧。

喜歡上閱讀卻不是在學堂,而是幼時雜讀的多數。

上學空餘,家中常需幫着打理些雜務,但父母卻從不反對讀書理由的搪塞。

幸運的捧了書,才曉世界浩瀚,萬物奇妙。

才知道史鐵生的地壇是多麼哀傷去處,才知道聖地亞哥捕到那條大馬林魚是海明威最美的禮物,才知道夏花絢麗,秋葉靜美云云。

記憶深刻的是從書館借來嶄新的水滸全套,讀兄弟義氣,江湖廝殺暢快的染癮。捧到深夜,母親強行關了房燈。只得屈在被窩裏,四周紮了嚴實,打起個小手電趕進,也勉強算得半個秉燭夜讀了。

爲事多少總有些目的屬性,閱讀也概不能外。思忖讀書的好處,有人好讀破萬卷,神交古人。有人爲經世之學,學以經世。也有人單純是想忘卻自我,尋個依託,圖個歡樂而已。但我卻更喜歡張羅些其他名目,聊以自勉。

讀書惠質。一個人的氣質裏,藏着他曾經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愛過的人。氣質是歲月長期沉澱的產物,是漫長時光贈與我們最好的禮物。男人不愛美人者稀,但何爲美人?

外表光鮮者或是美,但終究歲月難敵。一個真正的美人是懂得自我教養和內心修飾,所以更喜張潮《幽夢影》中釋“所謂美人者,以花爲貌,以鳥爲聲,以月爲神,以柳爲態,以玉爲骨,以冰雪爲肌,以秋水爲姿,以詩詞爲心,吾無間矣”。

讀書養心。寧靜不過是心靈的井然有序,讀本入心的好書,就像是清泉潤進沙漠,枯枝繞上花藤。城市病裏,塵世喧囂,生活瑣碎,只有到書館去,到書中去,彼處安靜的纔有巍峨高山,潺乎流水,鼓樂鐘聲。捧本好書,能帶杯淡茶更好,肆意躲在角落,忘憂、忘物、忘我,這纔是最愜意的歸處。

讀書培趣。喜歡讀書的人,稍懂表達,便極易有趣。這不止是幽默笑話的簡單俗套,能修好短路的夜燈,能在窗臺寸方里種幾株蘭草,還能和朋友言到深情處,吟出幾句泰戈爾的詩來,一切順其自然而恰到好處。在我看來,這多數可算一個有趣的人了。

越寫越覺慚愧,至今算來,書也沒讀個幾本,所讀寥寥大多都還給了作者,一句半字也未給自己留下。唯有不停勸勉自勵,所謂藏書如山積,讀書如流水;山形有限度,水流無時休。耕讀不計一時,而在長遠。讀本好書,如品好茶,交位好友。書難窮讀,但終有天,遇到心動之人能隨口串成最美的情話,辯答他人時蹦出滔滔不絕的妙語,這也算是學以經世,不負所讀了。

餘華《活着》讀後感

一開始知道《活着》這本書,是在我的學生時代,曾聽過姑姑的講述。後來知道了有部非常知名的電影《活着》斬獲了國際大獎,由此看了整部影片,影片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絃。在男主角福貴身上,淋漓盡致的展現了整個中國的近現代史的發展與變革。故事講述了主人翁由民國到戰爭,再到新中國,又經歷文革等等時代的變遷。一個人怎麼受到了如此多的苦難!

後來在我高中畢業那年的暑假,一個偶然的機會得到了原著——餘華的這本《活着》。書並不厚重,黃色的封面盡顯時代的滄桑,可以說是一篇並不算長的長篇小說。書裏描繪了一箇中國農民從青年的紈絝,到中年的變故,再到老年的淒涼!講述了一個關於戰爭,苦難,親情,友情與死亡的故事。

那個炎熱的下午,坐在老家的竹木梯子上,一口氣讀完了它,痛心至極。被裏面的故事所發生的一切一切深深打動。原著內容甚至比電影裏更加悽慘和令人悲痛。在這個故事裏,男主人翁福貴一家彷彿上帝從樂園中趕出來的受難者一樣,其人生就是爲了曾經的出逃而贖罪,在經歷一番苦難後進入墳墓的關口。故事從主人翁母親的悽慘離世,到女兒不幸又變成了啞至此真正的悲劇纔開始漸次上演。主人翁福貴妻子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兒子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爲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亡,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裏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產下一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檯上,而鳳霞死後三個月妻子家珍也相繼去世,二喜是搬運工,因吊車出了差錯,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雖然最後苦根的死亡電影版有了刪節,我想也大概是爲了照顧觀衆的情緒吧!儘管如此,但主人翁還是一如既往地活着,這部小說把人生的苦難描寫到了極致。原著裏悽慘的主人翁福貴被一次次親人的死亡,內心撕扯的粉碎,最後只剩老了的他伴隨着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作者餘華用不乏溫情的筆觸在描繪這個關於死亡的故事。我想這就是作者想表達的那個年代中國百姓的生活吧。

在原著中,每個人物的刻畫都是那麼的生動而又現實,他們中沒有一個人逃避責任,而是勇敢的承擔起了這一切。

在我看來這本著作的背後,它講述的不單單是一個苦難中的倖存者的悲哀的故事,而是講述了一個經歷種種磨難還活着的人的經歷和感受。在一切災難面前唯有活着最爲真實,當人對生活有了這等感悟,一切就變得淡定多了。就像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經過一場重大變故的人,往往會改變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一樣。讀完此書,使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能讓人對活着有更堅韌的力量!我們所有人都沒必要患得患失——活着總比死亡幸福。

自古以來中國不變的傳統文化就是讀書,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有那麼一句名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讀書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無適從;只是空想而不讀書,便會對思想有害。可想而知,古人們早已將讀書讀到‘精’,明白了學習和思考的重要關係,也講久了學習方法。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啊,人類從遠古到今日的輝煌,從粗魯到文明經歷了多少?書籍它記載了歷史,留下了先輩們的生活經驗,經過後人的不斷總結和積累,並以此得到合理的利用,最終的結果,那肯定就是人類的發展。

讀書有許多益處,而我認爲,讀書也是一種享受,一個人靜靜的坐在一間安靜的書房裏,手裏捧着一本自己喜愛的書籍,桌邊有一杯香濃的茶,豈不一種享受?

讀書其實並不枯燥無味,只要你細心去讀,讀懂這本書蘊含的真理,“讀一本好書,就像與一位高尚的人交談。”慢慢的,你也會喜歡上讀書,因爲它不僅讓你增長知識,也讓你增長見識。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讀多了,自然也會‘用’了我們不僅要學習書的內涵,也要學習書的‘寫法’像一些修辭手法;擬人,比喻等等,我們要學會用,用到自己的文章去。讀書就是這樣,要懂,也要會用。

“習慣鑄造人格”,若養成良好的習慣便可鑄造品德高尚的人格。我喜歡讀書,現讀書已成爲我養成的良好習慣。

我喜歡讀書獲得的快樂。因爲讀好書就像與名人聖賢促膝談心,聆聽教誨,何不充實?讀書如與知音閒聊神侃,心不設防,口無遮攔,何不舒暢?與作者思想碰撞,偶有靈感之花,茅塞頓開,何不驚喜?俗話說得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博覽羣書如得知音無數,有知音的理解與共鳴,何不滿足?讀書者足不出戶,天下大事無一不曉,如何不聰?

如何讀書才能樂?必須是不爲功名利祿而讀,若你是爲升官發財而讀書定是無樂可言。快樂的讀書應是“乘其興之所適”。古人云:“讀書太樂則散漫,太苦則枯燥乏味。”這兩者都可能導致精神偏枯如癡,失去讀書的真樂。讀書不能盡信書,也不能沉迷於書中不能自拔。書,各有其趣,各有不足。作者的認識,情緒各有偏頗。如有的憤世妒俗、慷慨激昂,有的高談闊論、天馬行空。如果長期沉迷於某一類書可能走火入魔,不能自拔。書能移性情,故君子應博覽羣書、相互參照,以免偏聽不明。情志誤譴。讀書若信書,不如無書。

讀書有樂必有苦,正所謂好書難覓、知音難求。這何嘗不是一種痛苦呢?讀書之所以苦,是因爲你急切想了解作者思想卻往往晦澀難解、意深難測;又因爲外界精彩的世界太喧譁吵鬧,讀書的冷板凳難坐;還因爲與遙遠的知音無緣對話或相見恨晚,書友天南海北難相聚。讀書成了一種孤獨。

讀書使我結實了許多知音,從書中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

前兩天看了一篇文章是“讀書的最大理由—擺脫平庸”。是的,“腹有詩書氣自華”,書讀多了,纔會自信,有底氣,才能找到自己的信仰和精神支柱,才能擺脫平庸。正如曾國藩所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古之精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就是學做人,在書中可以碰到很多在生活中難以想象的到高境界的人,可以做我們的榜樣,讓我們懂得做人的道理,使其人格上進。讀書還可以幫我們解惑,可以解氣,讓我們的思路變得清晰,讓你覺得一切事物都會變得豁然開朗起來。多讀書,能夠讓我們的心平靜下來,能在書裏找到自己的歸屬感。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將4月23日設爲“世界讀書日”。

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大,人們離“讀書”這兩個字已經漸行漸遠。我國人均讀書量一年也不足8本,與同樣工作壓力大的日本人,以色列人相比,讀書成爲中國人的一個微亮的光點。我們要知道,讀書才能更好的武裝一個人。我個人來說,比較喜歡汪涵,因爲他真的是有才華之人。他經常在突發情況中機智救場,我想若沒有這慣戰能徵的經歷和大量的知識儲備量,是很難得駕馭突如其來的發難。

當大家都在誇讚汪涵機智時卻不知這些得益於他讀過的大量書籍,若胸無宿物估計只有在臺上尷尬的局面了。作爲國內著名掌上閱讀APP掌閱iReader的形象代言人,汪涵不僅愛看書,愛藏書,他對看書的熱愛也影響着年輕的一代人。這個充滿着喜劇色彩的主持人已經不止是一個只有一撮黑色鬍子和黑色眼鏡框的標籤主持人,從他對書的熱愛和認知度上,已經將一位滿腹經綸的智者形象呈現在大衆面前,這也使這位掌閱的品牌代言人成爲年輕人一個良好的榜樣,這位懷揣着作家夢的主持人冷靜沉着的現場反應和專業素養無疑是一個讀書人厚積薄發的榜樣,值得大家去學習。

讀一本好書可以改變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對生活的態度,讓我們在別人的故事裏豐富有限的人生,擴大人生的寬度,領悟自己的生活。我們對待讀書的態度就是對生活的態度。莎士比亞說:“生活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所以,無論你是年輕還是年老;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裕;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應該享受讀書給我們帶來的樂趣。

自從管理處開展了“好讀書、讀好書”活動後,增加了大家對讀書的積極性,提高了大家的閱讀量,不僅增長了見識,還提高了我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使我們變的更有修養,培養成了高素質、高水平的職工隊伍。閱讀是一種潤物無聲地影響,在今後,我會繼續將讀書作爲我生活的一種好習慣,雖然讀書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讀書可以改變很多,改變我們的思想,改變我們的行爲舉寫作網止,讓給我們變的更美好。當我們變的美好的時候,你什麼樣,你身邊的人就是什麼樣,你的生活就是什麼樣。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讀書的意義是不同的。還是學生時,讀書主要是爲了增長各方面的知識,以便獲得較高的學歷和較好的工作機會。對於現階段的我來說,讀書更多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一種有意義的消遣。

隨着時間的推移,我漸漸生出幾個關於讀書的感悟。

第一個感悟:一個人閱讀的書籍類別會隨着閱歷增長而發生變化。高中、大學階段,我的精力都放在專業課上,業餘讀的書主要是《讀者》《知音》等雜誌,很喜歡那些簡短的哲理性文章和青春故事。工作後,我購置了一些名著,如《基督山伯爵》《活着》《平凡的世界》等,都是小說,故事情節豐富精彩、引人入勝,不會因爲文化底蘊不夠,產生看不進去、一看就昏昏欲睡的現象。讀了一段時間後,我無意中看到了幾篇散文,便徹底愛上了,開始涉獵名家散文、古典詩歌等,至今不厭。

第二個感悟:書讀多了,便能發現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寫作風格,猶如人有不同的性格,語言的表達方式百花齊放、各有千秋,很具個人特色。比如簡媜的散文,初見就讓我驚豔,想象力之詭譎、語句表述之奇特,如果不集中精神研讀,很難領會其文章精妙之處。這也許跟作者是哲學系畢業有關吧?席慕蓉的作品,多爲詩性的語言,每一句話都有韻有節,像一個古風的女子,施施然、翩翩然。讀琦君的文章,又有不同,語言文字平實近人,讀來有如面對一位慈祥的長者,對你娓娓道來生活中的感悟,很親切。

第三個感悟:讀書可能對你的經濟、仕途起不到任何作用。它不會幫你增加工資、也不會幫你提高職級,但它絕對是個不可缺少的朋友。它的作用在於陪伴、開導、理解,涵養性情、增長見識。煩惱時,讀一讀朱光潛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他說:“我勸你多打網球,多彈鋼琴,多栽花,多搬磚弄瓦。假如你不喜歡這些玩意,你就談談笑笑,跑跑跳跳,也是好的。”心中釋然,原來可以這樣打發閒愁。感覺生活無趣時,讀三毛的流浪文學,如《撒哈拉的故事》,你一定會被作者積極熱情的生活態度和幽默風趣的語言文字感染,重拾對生活的熱愛。還有無數作家的經典名言,總會有一句,在你迷茫、困頓時提點你、警示你,給你力量,讓你歡喜。 讀書還能提升人的審美。無數的經典篇章、文句,都是作者對生活的深入觀察後形成的感悟認識,滲透了幾十年形成的文學修養。比如讀中國古典詩詞,其用詞、押韻的講究,比喻、格物的貼切,在你面前形成一幅幅美麗的畫面。讀名家散文時,那些無與倫比的表達和優美的表述,讓你在欣賞之餘忍不住讚歎,同時又深感自身的渺小,不由得生出一種謙卑的心態。 讀書時,人像進入了另一種空靈的境界:簡單、純淨、無憂。有生之年、有書陪伴、能讀進去書,是一大幸事。 只要書不棄我,我便永不棄書。

《簡·愛》是夏洛蒂·勃朗特“詩意的生平寫照”,是一部具有自傳色彩的作品。講述一位從小變成孤兒的英國女子在各種磨難中不斷追求自由與尊嚴,堅持自我,最終獲得幸福的故事。從中可知人生的挫折與痛苦都是浮雲。堅持是關鍵,勝利與否不在於結果怎樣,而是你的精神如何。是否像夏洛蒂與簡愛那樣,有執着與和痛苦作鬥爭的精神品質。獲取力量,提升自我。讓自己勇於開拓。勇於進取。走上更高的臺階。

主人公簡·愛是一個心地純潔、善於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會底層,受盡磨難。但是她有倔強的性格和勇於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小說以濃郁抒情的筆法和深刻細膩的心理描寫,引人入勝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愛情經歷,歌頌了擺脫一切舊習俗和偏見。紮根於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礎之上的深摯愛情,具有強烈的震撼心靈的藝術力量。其最爲成功之處在於塑造了一個敢於反抗,敢於爭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婦女形象。父母由於染上了傷寒,在一個月之中相繼去世。幼小的簡·愛寄養在舅父母家裏。舅父裏德先生在紅房子中去世後,簡·愛過了10年倍受盡歧視和虐待的生活。一次,由於反抗表哥的毆打,簡被關進了紅房子。肉體上的痛苦和心靈上的屈辱與恐懼,使她大病了一場。

千百次挫折的考驗,造就了我們執着的性格,鑄就了我們剛強的意志,練就了我們過硬的本領,鋪就了我們成功的道路。在挫折中,我們一點點積蓄力量,一步步邁向輝煌。讓我們滿懷“扼住命運的咽喉”的豪情壯志!去挑戰挫折,戰勝挫折吧!

迷惑在進行,反抗在進行,尋找也在進行,在裏德夫人和約翰的欺凌下,簡終於走進了教會學堂。但傷痛是存在的,有許多本質的東西,有許多隱藏在生活潛流下的痛感仍需要面對。生活的困境,好友的離去,還有來自勃洛克赫斯特先生當衆的痛斥都讓她在迷惑的生活中感覺空氣的污濁和心的疼痛。生活總算是有了進展,上帝也發了些許的慈悲,在教會學堂兩年的教師生活對於簡或許是平靜的死水一般。然而在不是歡快,沉靜的生活中,卻滲透着她強烈的孤獨感和恐懼感,她需要的是在現實生活的困惑中去遊離和奔波,獲得自由,歡快和愛情。

一個性格堅強,樸實,剛柔並濟,獨立自主,積極進取的女性。她出身卑微,相貌平凡,但她並不以此自卑。她蔑視權貴的驕橫,嘲笑他們的愚笨,顯示出自立自強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有頑強的生命力,從不向命運低頭。

我們學習她,學習她的堅毅,學習她的執着與無盡的力量。讓自己從挫折與困難中走出。找回我們自己所需要的這一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