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格言 > 人生格言 > 能伸能屈大丈夫

能伸能屈大丈夫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能伸能屈大丈夫

能伸能屈大丈夫

能伸能屈大丈夫

隋朝末年,李淵從太原起兵後不久,便打算以關中作爲長遠發展的基地。因此,以“前往長安,擁立代王”的名義,率軍西行。

李淵西行入關,面臨的困難和危險主要有三個:第一,長安的代王並不相信李淵會真心“尊隋”,於是派精兵予以堅決的阻擊;第二,當時勢力最大的瓦崗軍半路殺出,糾纏不清;第三,瓦崗軍還用一部分主力部隊奔襲重鎮晉陽,威脅到李淵的後方根據地的安全。

在這三大危險中,隋軍的阻擊雖已成爲現實,但軍隊數量有限,且根據種種跡象判斷,隋廷沒有繼續派遣大量迎擊部隊的徵兆。但後兩個危險卻是主要的,瓦崗軍的人數是李淵的10倍以上,第二種或者第三種危險中,任何一個危險的進一步演化,都將使李淵進軍關中的行動夭折,甚至有可能由此一蹶不振,永無東山再起的機會。

李淵急忙寫信給瓦崗軍首領李密,詳細通報了自己的起兵情況,並表示了希望與瓦崗軍友好相處的強烈願望。

不久,使臣帶着李密的回信又來到了唐營。李淵看了回信後,口裏說了聲“狂妄之極”,心裏卻踏實多了。原來,李密自恃兵強,欲爲各路反隋大軍的盟主,大有稱孤道寡的野心。他在信中實際上是在勸說李淵應同意並聽從他的領導,並速去表態。

李密擁有洛口要隘,附近的倉中糧帛豐盈,控制着河南大部。向東可以阻擊或奔襲在揚州的隋煬帝,向西則可以輕而易舉地進取已被李淵視之爲發家基地的關中。因此,李淵深知李密過於狂妄,但有他狂妄的資本。

爲了解除西進途中的後兩種危險,同時化敵爲友,借李密的大軍把隋煬帝企圖奪回長安的精兵主力截殺在河南境內,李淵笑眯眯地對次子李世民說:“李密妄自尊大,決非一紙書信便能招來爲我效力的。我現在急於奪取關中,也不能立即與他斷交,增加一個勁敵。”

於是,李淵回信道:“天生庶民,必有司牧,當今爲牧,非子而誰?老夫年逾知命,願不及此。欣戴大弟,攀鱗附翼,唯弟早膺圖篆,以寧兆民。宗盟之長,屬籍見容。復封於唐,斯榮足矣。擅商辛於牧野,所不忍言;執子嬰於咸陽,未敢聞命。汾晉左右,尚須安緝,盟津之會,未有卜期。謹此致覆!”大意是當今能稱皇爲帝的只能是你李密,而我則年已50有餘,無此願望,只求到時能再封爲唐公便心滿意足,希望你能早登大位。因爲附近尚須平定,所以暫時無法脫身前來會盟。這封信巧妙地掩藏了自己爭奪天下的野心,使李密放了心。

李世民看了信說:“此書一去,李密必專意圖隋,我可無東顧之憂了。”果然,李密得書之後,十分高興,對將佐們說:“唐公見推,天下不足定矣!”

能屈才能伸,善於“裝孫子”,是“做爺”的前提。向對方示弱乞憐,在此前提下巧妙藉助對方的力量,便可達成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