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格言 > 人生格言 > 低調做人的反例故事及感悟:人之患在好爲人師

低調做人的反例故事及感悟:人之患在好爲人師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7.43K 次

低調做人的反例故事及感悟:人之患在好爲人師

低調做人的反例故事及感悟:人之患在好爲人師

唯誠可以感人, 唯虛可以接物。

——馬一浮

《孟子·離婁上》 中說: “人之患在好爲人師。” 意思是說, 人的弊病在於喜歡做別人的老師, 挑剔別人以顯示自己博學。

生活中有一些自恃有才的人, 他們總是狂妄自大、自命不凡, 在人前擺出一副學識淵博的樣子, 對別人的言行總要 “指點一二”。

唐朝詩人劉禹錫, 可以說是學富五車, 才高八斗, 他的詩名很大,爲人又爽快, 但有時做人不夠圓滑, 惹來不少麻煩。

當時社會上有一個風俗, 就是參加科舉考試的學生在考試前拿着自己的得意之作送給朝廷有名望的官員, 請他們看後爲自己說幾句好話, 以提高自己的聲譽, 稱之爲 “行卷”。

這一年, 牛僧孺到京城赴試, 他帶着自己的得意之作準備拜見當時很有名望的劉禹錫。劉禹錫很客氣地招待了他。聽說牛僧孺是來行卷的, 便打開他的文章, 毫不客氣地 “飛筆塗竄其文”, 當面對牛僧孺的作品大改特改。

劉禹錫可以說是牛僧孺的前輩, 在當時又是負有盛名的文壇大家,他親自修改牛僧孺的文章, 對牛僧孺創作水平的提高是有好處的。然而牛僧孺是一個自負的人, 對於劉禹錫不留情面地修改自己的文章懷恨在心。後來, 由於政治上的原因, 劉禹錫仕途一直不順利, 到牛僧孺成爲宰相時, 他還只是個小小的地方官。

一次偶然的機會, 劉禹錫與牛僧孺在官道上相遇, 兩個便一起投店, 喝酒暢談。酒酣之際, 牛僧孺寫下一首詩, 其中有 “莫嫌恃酒輕言語, 憎把文章逼後塵” 之語, 顯然是對當年劉禹錫當面改其大作一事耿耿於懷。

劉禹錫看到牛僧孺寫的詩後大驚, 這才認識到自己以前的錯誤。他趕緊也作詩一首, 以示悔意, 牛僧孺這才放下了之前的怨恨。劉禹錫後來對自己的弟子說: “我當年一心一意想扶植後人, 誰料適得其反, 差點惹來大禍, 你們要以此爲戒, 不要好爲人師。”

低調做人的反例故事及感悟:人之患在好爲人師

《左傳》 中說: “以欲從人則可, 以人從欲鮮濟。” 意在告訴人們,使自己的慾望服從別人則可以成就事業, 強迫別人服從自己的慾望則少有成事的。人們總愛犯把自己的願望當做原則來教導別人, 並強迫他們接受錯誤。

曾國藩曾以 “師心” 向朝廷遞交奏章, 皇上卻要他力戒好爲人師之心。當時, 恰逢皇上疾病纏身, 又面臨內外交困的局面, 所以僅僅這樣警告他。否則, 對他而言, 重則大禍臨頭, 輕則冷遇荒野。得到皇上的如此御批, 回想起曾經多次冒犯別人, 曾國藩意識到了好爲人師的嚴重性, 他清醒地認識到必須要改變自己的處世方式,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其實, 一個人是否會好爲人師, 並不取決於他有多少學問, 而是取決於他的態度。也就是說, 好爲人師的人實際上也許並沒有多少學問, 往往是自吹自擂、誇誇其談。他們所表現的高傲、博學實際上是對心靈空虛的補充, 以維持其虛榮心。

南宋時期有一個名叫鍾弱翁的人, 總是喜歡貶低別人的字畫。他每到一個地方, 都要把那裏榜文上的字畫擦掉, 然後爲他們重新書寫。有一次鍾弱翁路過廬陵的一個山中寺廟, 看到一座壯麗的閣樓, 就和僕人一起過去看閣樓的榜文, 榜文上題字人的名字看不清楚, 只能看到 “定惠之閣” 四個字。鍾弱翁就開始說榜文的不好, 他還讓一個寺僧拿來梯子取下榜文。然而, 當他擦拭後仔細一看, 卻發現是顏真卿書寫的。鍾弱翁只好尷尬地說: “像這樣的好字, 怎麼能不刻一個石碑?” 他手下服侍的人把這件事當做一個笑柄。

【感悟】

英國哲學家洛克曾經說過這樣的一段話: “年輕人不可中途插嘴,說的時候要用請教的態度, 不能像教訓別人似的。應該避免固執的態度和傲慢的神情, 要謙遜地提出問題。謙遜不會遮住才能, 也不會減弱他們的理由和力量。它反而可以使他們得到更好的注意, 使他們所說的話易於讓人接受。”

請教的潛在含義, 首先是尊重、佩服別人。即使是對我們有敵意的人, 我們用請教的姿態, 他也會放下敵對情緒來幫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