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意義的尋找,實際上是一種本能的超越

意義的尋找,實際上是一種本能的超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46K 次

生命總是在尋求意義,都是在企圖實現自己生命的意義,只是每個人實現生命意義的方式不同,如果用心理學家的看法,可以叫做自我實現,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要,這可能是一種生命內在就存在的張力,但是也可能是出於一種尋求認同的需要,但是就單純的生存,卻顯得簡單更多,最原始的人,和自然一般,所作所爲,靠近自然,遵循本能。

意義的尋找,實際上是一種本能的超越

到了今天,人所做的一切,已經不僅僅只是本能,甚至有時候是在違背本能,因爲本能的需求實在是容易滿足,而我們內心產生的佔有的慾望,卻越來越大,本能那一套,已經跟不上了,只能被淘汰。但是有趣的是,我們在用超越本能的行爲,超越本能的獲取和佔有,來滿足自我的本能,來滿足簡單的需求,各種複雜的行爲,只是爲了滿足一個簡單的本能需求,說起來,這也是人類一種可怕的悲哀。

本能對人的要求僅僅在於兩個方面,一個在於生命的保存,另一個則是獲取最簡單的快樂,這種快樂,其實也是一種本能,就像動物對於慾望的滿足,以及對於食物的獲取。

然而,如果我們也僅僅只是爲了這些,也就和動物一樣了,就不是一種靈性的人類了,而是低級的愚笨的動物。把人和動物區分開來的,有人說的對於工具的使用,有人說是人會思考。但是我覺得,應該是人能對自己的本能進行控制,以及適當的滿足,並在本能之外,重新開創以中國領域。

植物的本能是從所處的環境當中獲取生存需要的營養物質,動物按照本能形式,獅子按照本能的意願捕捉獵物,狗按照本能的習慣搖尾乞食,容易滿足,但也不容易滿足,因爲本能時時刻刻都存在,時時刻刻都需求,獅子就算是吃飽了,見到獵物依然會攻擊,狗就算是吃飽了,見到骨頭依舊會去咬。

而人,在本能滿足之後,知道去做其他的事情,懂得對能夠進行控制。並在某一段時間內,進行創造,進行意義性的開創,就像孩子,最初只是衣來伸手,只是飯來張口,但是等到漸漸長大之後,通過大人的教育,他會做出大人的動作,當然這僅僅只是模仿,從最初的動作模仿,到後來的語言模仿,再到最後的思想的模仿,如果有那麼一段時間,他開始懷疑這些動作,懷疑自己的這些行爲,開始產生疑問,那麼他就已經擺脫了本能支配的階段。

但是這個階段,只是看到本能的不能,但是真要使他擺脫本能控制,擺脫生命原有的框架,還需要他做出不一樣的行爲,並且不是爲了賭氣做出的,這個時候,他開始成爲一個人。

一個嬰兒其實就是一個幼獸,從幼獸到人,需要的就是一種進階,需要的是一種明悟,需要產生自己的問題,超越本能的問題。

需要他開口問,我應該做什麼,需要他開始懷疑,我爲什麼要這樣做?這是人之爲人的一個前提,沒有這種超越本能的發問,人就不可能成爲人。

然而,更多的人,僅僅止步於這種最初的階段。

人到了這一步,其實就已經到達了一個瓶頸,這一步是一個正常人都能夠到達的,但是從這一步往前,很多人就不知道該如何去走了。因爲之後的東西,不是刻意看見的行爲,行動的結果不是刻意看見的物質,而是一些無形的東西。

往後,則是對於意義的尋找,但是意義不是說說的,不是被別人定義的,而是自己產生的,是自己的行爲產生的一種滿足感。

和慾望的滿足不同,慾望的滿足是同樣一件事的重複,意義沒有重複的可能,只有唯一的一次,你一次達到了,下一次就不可能還是原樣。

也正是因爲這樣,正是因爲意義多種多樣,並且變化多端,所以很多人都害怕尋找意義。尋找意義不能是被動的,需要主動的獲取,並且需要主動去承受痛苦。任何被動承受的東西,其實都不具備意義,意義只有經過主動的思考,才能從虛無當中走出,才能從黑暗當中出現。

所以,很多人在這個時代當中,被動的向前,被逼迫着向前,這不是尋求,而是適應。這不是尋找,而是屈服,這樣的行爲,其實,只是一種適應的能力,只是一種習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