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奮鬥在一線的員工勵志文章3篇

奮鬥在一線的員工勵志文章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導語:人生,就要闖出一條路來!爲了事業,爲了奮鬥的人生,儘管失去許多,但有失必有得!而得到的往往會比失去的更重要,它是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以下是本站的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奮鬥在一線的員工勵志文章3篇,一起來看看吧。

奮鬥在一線的員工勵志文章3篇

從“菜鳥”新人成長爲班長

作爲一名基層操作新員工,鄭春龍入職後從掃描、寫擡頭、貼標籤等工作做起,在平凡的崗位上,他善於思考,勤於學習,兢兢業業,把工作的每一個細節做到極致。鄭春龍深知,要想成爲一名班長,工作不但要在規定時間內保質保量完成,還要做事要讓人放心,對結果負責。

剛進入匯森,因爲之前從沒接觸過物流行業,鄭春龍下班總是拉着同事開小竈惡補崗位技能,遇到不會的問題厚着臉皮問老員工,大家都很樂意地向鄭春龍傳授經驗、解答問題。鄭春龍的父親是一名中學老師,受父親影響,看書是最大的愛好之一。

半個月的時間,鄭春龍不斷完善專業技能,完成了從物流小白到菜鳥選手的初步轉身;4個月的時間升職爲操作班長,管理着近50名員工,每天的裝載貨量在廣東匯森各分撥中心排名第一,發車準點率100%,現在已是一名見習主管,2020年被評爲優秀員工。

從員工思維升級到主管思維

4個月的時間成長爲操作班長,鄭春龍說,在匯森雖不到一年時間,但卻是自己人生中最有價值的時光。首先帶自己的領導夏金水特別好,夏金水也是操作員出身,他懂一線,也關心一線,在領導的身上學到了專業技能和帶團隊的能力,從生活到工作,哪位員工有困難了,他幫助,哪位員工有疑惑了,他解答。鄭春龍說:“我的領導把我從一個啥都不懂的毛頭,讓我在匯森做到管理層,從我的領導身上看到了人生的價值和奮鬥方向,以前做操作員的時候,我不單把自己的活兒幹好,處理問題有了主管的角度,對數據負責,以結果爲導向。”

鄭春龍所在的虎門分撥中心,爲保障員工的工作及生活便利,匯森總部新建一棟集辦公、生活、娛樂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樓,員工宿舍配置個人衣櫃、空調、洗衣機、熱水器、飲水機、無線WIFI全覆蓋等等生活配套設施。鄭春龍說,這麼好的工作生活環境,讓自己感受到了公司的關懷,唯有努力工作,服務好網點,同時得到許多網點認可也收穫了感動。

服務網點,走一步更進一步的熱愛

由於他工作勤奮、能吃苦,鄭春龍比員工提前2個小時到崗準備工作,用紮實的專業能力帶領團隊井然有序地開展工作,使得整個組的各項指標數據一直都很漂亮,得到上級領導的肯定。

鄭春龍表示,我也從這個見習主管中獲得了從未有過的巨大成就感,除了找到了崗位本身的價值所在,我對“主管”也有了更進一步的熱愛,日常工作中,鄭春龍非常瞭解每個員工的特性,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上,通過走動管理來保證各項工作的進度和質量。

鄭春龍對開通中班的網點,都是在規定的時間內提前讓網點出倉,確保了匯森省內當日達(19:59)產品的優勢,用極致的服務時效贏得客戶的認可。

有一次,網點發的一票中班件的貨,因客戶自己把貨發錯了型號,客戶非常希望當天就能退回;當鄭春龍接到這個網點的需求時,到達網點的中班班車即將發車,但發件網點能提供的貨物包裝是一張很模糊照片,貨物的信息非常有限,面對時間緊、貨急,鄭春龍憑着平常對各網點貨物特性的瞭解,很快就找到了網點說的這件貨,並在當天直接退回了發件網點,順利解決了網點客戶的需求。

行而不輟 未來可期

“我時常感慨自己很幸運,不說天時地利,只說在匯森遇到的領導同事與朋友們,都給予了我巨大的幫助,匯森是我的夢想起航之地;未來的路很長,仍舊需要不停地學習、成長與挑戰。我不會停下前進的腳步,無論是風和日麗還是狂風暴雨,我都將篤定地走下去。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在匯森,像鄭春龍這樣短時間內就升職的員工很多,我們擁有公開透明的晉升機制,讓有能力的員工有舞臺,讓幹成事的員工有發展。

在奮鬥有爲之中不斷成長,在奮鬥有爲之中獲得綻放。作爲匯森的一員,鄭春龍繼續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成績,用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譜寫一首一線優秀員工的讚歌。

圓框眼鏡,牙齒稀疏,身材瘦小,一臉憨笑,這是我對他的第一印象。由於經常在太陽下工作,臉上的安全帽帶印跡清晰可見。他叫潘興進,電建核電公司津巴布韋旺吉項目建築工程公司的一名技術員。

2018年7月,畢業於河南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來自貴州黔東南的95年的南方小夥子潘興進加入了電建核電公司這個廣闊的“舞臺”。沒有北方人的粗獷豪放,潘興進有着南方大山裏走出的小夥子身上特有的堅韌細膩。就像一本書中寫道的,“南方人總是有一種格外厚實的世俗生活歡喜勁頭。他們容易故意疏忽生活底處所有陰影的層面,也無視命運的流離,是十分堅韌的生命態度。”

初出茅廬 腳踏實地

入職分配,小潘被安排到了新能源臺兒莊風電項目,因項目未開工,又臨時借調到肥城項目整理竣工資料,那段日子是忙碌而枯燥的。他跟同事兩個人在房間裏支上桌子是辦公室,收起桌子便是臥室。在兩個月的時間裏,潘興進將過去兩年的資料重新整理了一遍,工作量不言而喻。除了到餐廳吃飯,晚上休息,醒來便是工作,每天忙碌而充實。也就是從整理資料開始,他開始對建築資料有了系統的瞭解,不再只是“照本宣科”的稚嫩大學生了。有壓力纔有動力,他褪去了稚嫩的青春氣息,留下的是成長。青春的腳步前行,四處洋溢的是那勃發的氣息,譜寫着獨屬於他的青蔥年華,彰顯的是那種不一樣的活力。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河南長垣風電項目,纔算是小潘真正參與施工技術管理的第一個項目,作爲風電EPC項目,需要參與的東西很多,從臨時道路的規劃、測量放線、徵地協調到後期設計圖紙跟蹤,都得了解。項目剛起步,需要每天和夥計們鑽玉米地,測量放線,徵地協調,一天中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河南當地人問:嫩是幹啥的?從那時起,他稚嫩的面容變得黝黑,他也從文質彬彬的一介書生,變成風塵僕僕的電建技術員。工作艱辛,他意志更加堅定。當地農民看着他這個大學生在苞米地裏穿梭都非常心疼他,而小潘卻咧嘴一笑:“既然我已經踏上這條道路,那麼,任何困難都不能阻擋我沿着這條路走下去。”

走出國門 揮灑青春

相比國外項目來說,國內項目還是顯得輕鬆了許多。他素來願意接受挑戰,尋求新鮮事物。早在入職儀式那天,他就表示過意願,希望可以遠赴海外項目工作。2018年12月,那個他心心念唸的機會來了,如願踏上了前往津巴布韋旺吉項目的新徵程。黝黑髮亮的皮膚,雪白的牙齒,熱情的“Hello, how are you?”,那是他對非洲朋友的第一感覺。初到津巴,他接觸的第一個施工隊伍便是當地隊伍,語言溝通障礙對他來說就是一個最大的挑戰,雖說英語底子還算不錯,可真真正正溝通起來,他還是一頭霧水,心裏想的最多的就是使用手機裏的翻譯軟件。他是幸運的,當地工頭是一個很有耐心的中年人Duve,一字一句與他溝通交流,而潘興進也自身加強練習,就這樣,兩個月的時間裏,他基本可以脫離手機進行交流,而Duve先生也成爲他交上的第一個異國“口語老師”兼朋友。他也與當地人打成了一片,交成了摯友。他經常和當地人說“We are friends , Chinese and Zimbabwe are a family”,友誼不分國界,也讓這位漂洋過海來自中國貴州的陽光大男孩在異國他鄉尋到了家的感覺。

新項目、新挑戰,快節奏以及獨立負責的海外EPC工作模式使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多少個夜裏久久難以入睡。圖紙設計、物資採購、現場施工、業主交流、分包管理等等,面對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潘興進並沒有退縮,他咬牙堅持下來了。過程是痛苦的,成長的道路是艱難的。好在最難的日子他熬過去了,摸清了一整套工作的程序,工作漸漸熟絡起來。忙碌的工作,讓他的內心不再那麼浮躁,工作和學習充實了他的生活。因爲他始終堅信:如果你感受到了壓力,那是因爲你正走在前進的道路上。經歷了海外EPC項目的洗禮,褪去浮躁,他變得更加成熟穩重。

不忘初心 勇於擔當

大學裏老師那語重心長的囑咐:“不畏艱難,不懼挑戰,不浮躁,蟄伏三年,紮根一線,踏踏實實的積累經驗”經常掛在他的嘴邊,因當地隊伍施工能力與國內隊伍有着現實差距,面臨着圖紙看不懂,看懂不會做,做不了標準一系列問題,他首先自己耐下心來學習,將公司異地複製的經驗,做成英文資料,通過培訓的方式,將中國先進的施工技術經驗等傳授給當地施工隊伍。“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正如我們在非洲的土地上建造電廠,不僅僅是爲了給當地居民帶來光明,更是將我們的基礎建設經驗和技術帶過來,傳授給更多的人,在我們的帶動下,有更多的當地人獲得技術能力,在以後的將來他們有自己的能力建造屬於自己的電廠。

在前進的路上,他始終堅信,做得多才能學得多,以夢爲馬,不負韶華,青春作伴,瀟瀟灑灑。

在煙臺冰輪集團,有一位紮根一線20年,揮灑青春,敢闖敢拼的“焊將”,他先後獲得煙臺市技術能手、煙臺市青年崗位能手暨新長征突擊手、煙臺市“五一”勞動獎章、第七批“煙臺市首席技師”“煙臺市勞動模範”等榮譽。他就是劉鴻建,憑着永不服輸、幹一行愛一行的敬業精神,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一路艱辛與拼搏,練就了卓然不凡的絕技,攻克了一個個焊接技術上的難題,實現了一名普通工人成長、成才、奉獻的工匠人生。

劉鴻建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家庭,母親就是一名氣焊工人,從小耳濡目染,讓他考上技術學校後,也選擇了焊鉚專業。

2001年畢業後,劉鴻建成爲冰輪集團的一名一線員工,當時雖然在鉚工的崗位,但他對焊接依然有着濃厚的興趣。每當看到同事焊接出一件漂亮的“作品”,劉鴻建都會打心底裏佩服與讚歎。劉鴻建一有空就去向焊接師傅學習焊接技術,因爲有之前技校的底子,加上勤奮努力,很快就取得了一些成績,並在冰輪技術大比武中嶄露頭角,得到了領導的認可,在鉚工的基礎上又成爲了一名焊工。

此時的劉鴻建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高,他本身就是一個腳踏實地追求理想的熱血青年,當工人就要當最好的,做焊接,也一定要出最漂亮的活。

在一次攻克焊接技術瓶頸的反覆練習中,他有些氣餒地將試板摔在了地上,這一幕恰好被師傅看到,並嚴肅地批評了劉鴻建。

“師傅告誡我,試板不能扔,信心不能丟,每一塊試板都記錄了焊接工人的操作細節,只要研究失敗的試板,才能取得技術的突破。”採訪中,劉鴻建告訴記者。

正如師傅所言,劉鴻建沉下心來,果然從試板的焊接細節中找到不足,實現了技術的大幅提升。他率先掌握了管道平、橫、立、仰全方位焊接技術及多種單面焊雙面成型的技術,是公司目前持有焊接操作專業證書最多的焊工之一,參與解決了冰輪產品大型化、多品種以及焊接專機化發展中的數個難題。並逐漸從工人向工匠轉變。

劉鴻建屬於持有焊接操作資質多且質量高的焊接技師,熟練掌握各種焊接方法,嚴格的自我要求,讓他焊接試件探傷合格率均達到100%,成爲冰輪集團特殊高焊接質量要求產品的焊接“頂樑柱”。

劉鴻建深知技術革新的重要性,爲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他積極參與公司的焊接自動化工藝改進,自主研究各類工裝夾具,不僅提高了產品質量、清潔度質量以及生產效率200%以上,還提升公司的工藝自動化水平和產品市場競爭力。其設計製作的"一種管法蘭的焊接工裝"已取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在進行的氣體保護焊各項工藝試驗中,劉鴻建成功地將效率高、變形小的氣體保護焊應用到螺桿機組配套輔機油分的焊接上,爲油分產品支座單獨對裝工藝實施提供基礎,解決了當時油分支座對裝焊接嚴重影響產品交貨的生產瓶頸問題。

與此同時,他還認真鑽研不同材料焊接工藝的操作問題,完成16MnDR低溫鋼、304/316不鏽鋼、紫銅以及其與碳鋼的焊接工藝評定,爲公司採用以上材料研發的氯氣、天然氣等化工領域以及腐蝕較嚴重工況的產品和NH3/CO2介復疊製冷壓縮機組等的成功試製與推廣應用,奠定了重要的操作工藝技術基礎。

此外,劉鴻建協助公司配合山東大學,對其新研發的表面張力過渡焊機進行參數調試,提出合理化改進建議,將成熟的焊接參數配置納入焊機電路控制,以降低焊機對焊工操作技能的依賴。目前,此類國產焊機已研製成功,爲我國焊機行業革新發展起到了很重要作用。

20年如一日,如今的劉鴻建也成爲師傅,他積極參與公司工匠孵化基地焊工以及學員的操作理論與技能培訓,耐心向徒弟傳授經驗,共享所得,所培訓的學員均在一線發揮着骨幹作用,多人取得技師證、高級證,並在各種比賽中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