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智慧小故事:不同的結果

智慧小故事:不同的結果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4W 次

智慧小故事:不同的結果

智慧小故事:不同的結果

魯國有一戶人家姓施,施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愛儒家的仁義之術,小兒子愛學軍事。大兒子用他學的儒家思想去遊說齊王,得到齊王的賞識,聘請他爲太子的老師。二兒子到楚國去,用他所學的法家軍事思想遊說楚王,在向楚王講述自己的思想、觀點時,結構清晰,條理清楚,楚王聽了很高興,認爲他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就封他爲楚國的軍事長官。這樣,兄弟兩人一個在齊國任職,一個在楚國做官,他們賺的錢多,家裏很快富裕了起來。兄弟兩人的地位都很顯赫,親戚朋友都以他們爲榮。

施家鄰居中有一戶姓孟的人家,也有兩個兒子,家境與施家以前差不多,並不富裕。大兒子與施家大兒子一樣,好學儒家仁義之術;二兒子也是愛學兵法之術;兩家的兒子還曾經在一道討論學問,研究兵法。孟家爲貧窮所困擾,生活很艱難。孟家看到施家這兩年很快富裕起來,並且門口經常停有車馬,來的人員中有當兵的,也有當官的,真夠榮耀,很有點羨慕施家。由於這兩家的關係一直不錯,孟家就向施家討教經驗。施家的兩個兒子就把各自如何獲得官位的經過告訴了他們。

智慧小故事:不同的結果

孟家兩個兒子聽到後,覺得這是個門路,於是大兒子準備到秦國去,二兒子準備到衛國去。

孟家大兒子到秦國後用儒家學說遊說秦王。他滔滔不絕地向秦王陳述自己的思想、觀點。秦王說:“目前的形勢是,各國諸侯都要靠實力進行鬥爭,要使國家更加強大,就必須發展兵力,增加糧食。如果光靠仁義治理國家,只會把國家帶進死路。”秦王心想:這個人固然有才能,他要我用仁義之術治國就是想要我國不練兵打仗,不積糧食不富裕,這能行嗎?於是,命令軍士對他施行了最殘酷的宮刑,然後又將他趕出了秦國。

孟家的二兒子到了衛國以後,就對衛王進行了遊說,主張發展衛國軍事。他爲了能讓衛王採納他的意見,能在衛國授爵當官,向衛王進言時有條不紊地講述自己用兵的道理。

衛王聽後說:“我們衛國是個小國,國力不強,又夾在大國之間。對於那些強大的國家,我們只能夠服從它;對於同我們一樣或比我們還要弱的小國,我們就得好好地安撫他們,只有這樣做,才能夠保證我們國家的安全。你提的軍事治國固然不錯,但如果我採用了你的軍事主張,周圍的大國就會聯手攻打我國,我們的國家很快就要滅亡。如果我就這麼放你回去了,你一定會將你的主張帶到別國去,別的國家發展了軍事力量再對外擴張起來,會對我國造成很大的威脅。”

衛王感到這個人既不能留,又不能放,於是派人砍斷了他的雙腳,然後把他押送回魯國。

孟家的兩個兒子回到家裏,已是殘廢人了,全家人感到非常悲痛,他們懷着一肚子的怒氣來到姓施的家裏,拍着胸脯責備施家。

施家的人回答說:“無論做什麼事情,違背時勢的就會失敗、滅亡,而適應時勢的就會成功、昌盛。我們所學的東西跟你們相同,但是卻取得了完全不同的效果,爲什麼呢?這是因爲你們選擇的對象不同,同時又違背了時勢啊。我們的做法和行爲又有什麼錯誤呢?”

【感悟】

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死套別人的經驗有可能給自己帶來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