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好心態的故事及感悟:有所舍纔能有所得

好心態的故事及感悟:有所舍纔能有所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6W 次

好心態的故事及感悟:有所舍纔能有所得

好心態的故事及感悟:有所舍纔能有所得

( “國學大師”、“國寶”、“學界泰斗”) 三項桂冠一摘, 還了我一個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 露出了真面目, 皆大歡喜。

——季羨林

人們因爲不懂得捨棄纔會有許多痛苦。有時捨棄反而能帶我們進入一個新的空間, 我們的心靈也會因此而豁然開朗。生活中, 得到的同時, 我們也在失去; 選擇的同時, 我們也在放棄。

季羨林在他的 《病榻雜記》 中, 用通達的文字, 講述了他對於外界對他的評價的感受。季羨林說自己: “我連 ‘國學小師’ 都不夠,遑論 ‘大師’! 爲此, 我在這裏昭告天下: 請從我頭頂上把 ‘國學大師’ 的桂冠摘下來。”

對於別人稱自己爲 “學界泰斗”, 季羨林說: “泰者, 泰山也; 鬥者,北斗也。兩者都被認爲是至高無上的東西……在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中,說我作出了極大的成績,那不是事實。說我一點成績都沒有, 那也不符合實際情況。現在偏偏把我 ‘打’ 成泰斗。我這個泰斗又從哪裏講起呢?”因此, 季羨林請人們從他頭頂上把 “學界泰斗” 的桂冠摘下來。

也有人稱季羨林爲 “國寶”, 季羨林對此表示說: “是不是因爲中國只有一個季羨林, 所以他就成爲 ‘寶’? 但是, 中國的趙一錢二孫三李四, 等等, 也都只有一個, 難道中國能有十三億 ‘國寶’嗎? 爲此, 我在這裏昭告天下: 請從我頭頂上把 ‘國寶’ 的桂冠摘下來。”

最後, 季羨林說: “三項桂冠一摘, 還了我一個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 露出了真面目, 皆大歡喜。”

好心態的故事及感悟:有所舍纔能有所得

所謂捨得, 有舍纔有得。拿得起, 更要放得下。只有在放下後,才能體會到輕鬆的愉悅。我們要想得到永久的掌聲, 就必須放棄眼前的虛榮; 要想得到小草的清香, 就必須放棄城市的舒適。放棄了薔薇,還有玫瑰; 放棄了小溪, 還有大江; 放棄了一棵樹, 還有整片森林;放棄了馳騁原野的不羈, 還有策馬徐行的自得。放棄並不是失去, 有時反而是一種獲得[]。

人的精力有限, 不可能面面俱到。想要得到一切的人, 最終可能什麼也不會得到。下面這位年輕人其實想成爲大學問家, 只是又沒法擺脫自己好強的心理, 所以在別的方面也下了工夫。這樣一心多用,又怎麼能把事情做好呢?

有一個年輕人很想在一切方面都比他身邊的人強, 尤其想成爲一名大學問家。可是, 許多年過去了, 他的其他方面都不錯, 但學業始終沒有太大的長進。他很苦惱, 就去向一位大師求教。聽完他的傾訴,大師說: “我們登山, 到山頂你就知道該如何做了。”

那座山有許多可愛的小石頭。每當見到喜歡的石頭, 大師就讓年輕人裝進書包裏揹着。很快, 他就吃不消了。望望山頂, 還遠在天邊呢。於是, 他就停下腳步疑惑地望着大師說: “大師, 我爲什麼背這個? 再背, 別說到山頂, 恐怕連動也不能動了。”

“是呀, 那該怎麼辦呢?” 大師微微一笑。

年輕人不假思索地說: “要不放下吧, 不背了。”

“對, 放下, 放下!” 大師捋了捋鬍子, 一臉的燦爛。

年輕人恍然大悟, 愉快地向大師道謝便走了。從此以後, 他一心做學問, 進步飛快……

人們對自己得到的東西, 總是會有某種依戀。就像我們每次搬家的時候, 總會發現很多沒有用的東西, 而要扔掉, 又覺得可惜, 捨不得, 就這樣搬來搬去, 東西越搬越多, 佔據的不只是我們屋子裏的空間, 還有我們的心靈。

有時候懂得放棄纔有機會獲得更多。抓住了什麼就再也不願意鬆手, 這樣往往會導致因小失大, 無法繼續接受新知, 更無法成長、超越。

過多的慾望和追求就如同身上的贅肉, 讓人頗感壓力。許多人在金錢、成就、權力、利益、面子、學識等方面, 怎麼也放不下, 因爲覺得一旦放棄就意味着失去, 卻沒有想過, 或許在關鍵時刻懂得放棄一些東西, 將會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