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名人故事 包起帆的勵志故事

名人故事 包起帆的勵志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W 次

名人故事 包起帆的勵志故事

名人故事 包起帆的勵志故事

導語:被譽爲“抓鬥大王”的上海港務局南浦港務公司工程師包起帆,數十年來本着“在崗位盡責、爲事業奉獻”的精神,與其他同志一起,發明創造了多種高效、安全的裝卸工具和裝卸工藝,爲國家和人民創造了大量財富。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他的故事吧。

名人故事 包起帆的勵志故事

新中國十大勞模:包起帆

18歲那年,包起帆進上海港當了一名裝卸工,從此踏上了坎坷的發明創造之路。爲了實現用抓鬥裝卸木材的夢想,包起帆如飢似渴地自學物理、數學等基礎知識,刻苦鑽研業務,生活被濃縮在起重、力學、機械的理論和計算之中,腦海浮沉着各種數據、原理和構想。經過無數個日夜的努力,嚐遍失敗、艱辛和磨難,包起帆和他的同事終於創造出木材抓鬥。這項革新填補了國際港口裝卸工具的一項空白。

之後,包起帆把目光投向更廣闊的領域……30多年間,他以主人翁精神,刻苦學習科技知識,先後完成了70多項革新發明,其中8項獲國家專利,9項獲國際發明金獎。他還把自己和同事發明創造的新型抓鬥、工索具技術等推廣到全國數百個港口和冶金、礦山、建築、林場等單位,大大提高了這些單位的經濟效益。

艱辛的勞動和突出的貢獻,給他帶來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新華社北京9月4日電)

《人民日報》1999年09月05日第2版

“抓鬥大王”包起帆這20年

今年4月,在上海市總工會剛剛宣佈的1998-2000年度上海市勞動模範光榮榜上,包起帆的名字再次吸引了人們的目光。自1981年他第一次被評爲市勞模以來,已經整整20年了。在這20年裏,包起帆連續10次被評爲市勞模,連續3次被評爲全國勞動模範,還獲得了“全國五一獎章”、“全國十大傑出職工”、“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他的名字甚至被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列入《國際知識分子名人錄》。

在中國改革開放風起雲涌、潮起潮落的20年裏,包起帆始終保持着一位勞模、一位優秀共產黨人的風采。

沒有被困難嚇倒

1981年,當包起帆第一次被評爲市勞模時,他還只是上海港南浦港務公司工藝科“以工代幹”的技革員。而今天,他已經是上海港龍吳港務公司的經理了。對這20年的人生,包起帆自己概括說,從1981年至1986年,是自己搞科研;1986年至1996年,先後當上了工藝科的科長和主管科技工作的副經理,帶領大家一起搞科研;從1996年至今,擔任龍吳港務公司經理,成了一名國有企業的“當家人”。

雖然職務升遷了但創新始終是包起帆這20年來生命的主旋律。龍吳港務公司在黃浦江的上游,船從吳淞口沿着黃浦江開到龍吳要花6個小時。包起帆初到龍吳港時,碼頭的年吞吐量只有230多萬噸,僅爲設計能力的一半。2000多個職工都把希望寄託在他身上。

包起帆沒有被困難嚇倒,他在職工大會上說:“企業走老路沒有出息,我們工人階級必須勇於創新,創造企業獨特的核心競爭力。”他提出了發展我國內貿集裝箱運輸的新思路,幾次三番到交通部和兄弟港口“遊說”,終於得到了上上下下的支持和認同。我國第一條內貿標準集裝箱航線終於在龍吳港開通了。經過4年多的努力,我國已經形成了南到湛江、海口,北至錦州、大連,西至重慶的一個貫通40多個港口的內貿標準集裝箱運輸網絡。去年,全國內貿集裝箱吞吐量達到了260萬箱,龍吳港達到了30萬箱。龍吳港的年吞吐量達到了894.5萬噸,利潤突破了900萬元。

“我不做發財的典型”

包起帆是海內外聞名的“抓鬥大王”,這20年裏,他總共得到了11項國家級專利、3項國家發明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1項交通部或上海市的科技進步獎,以及日內瓦、巴黎、匹茲堡、布魯塞爾等10項國際發明博覽會金獎。按理說,包起帆理所應當地應該“發財”了[]。但是包起帆說:“我不做發財的典型。國家給我的榮譽稱號是‘勞模’,我理解‘勞模’應當是奉獻的意思。我應當做奉獻的典型。”

做奉獻的典型,這就是包起帆的人生定位。

包起帆的左手大拇指上,至今還留着一道深深的疤痕,那是他在當裝卸工時鋼絲繩留給他的烙印。在1968年至1981年包起帆當裝卸工的十多年裏,他所在碼頭上常有裝卸事故發生。

正是這些經歷,成爲包起帆發憤研製抓鬥的動力。1984年交通部在全國推廣包起帆研製的木材抓鬥以後,迄今爲止全國港口沒有因爲裝卸木材發生一起重大傷亡事故。

1992年11月,以包起帆名字命名的“上海起帆科技開發公司”揚帆起航了。在包起帆的帶領下,這家以30萬註冊資本起家的公司,至今總資產已達7000多萬元,去年的年進出口已近4000萬美元。由包起帆主持開展的“港口新型抓鬥、吊具系列推廣項目”,已經在全國20多個行業600多個單位應用,累計產生的經濟效益達4億多元人民幣。即使在成了一名國企的當家人之後,他依然在不辭辛勞地主持科研開發工作。那麼,包起帆得到的報酬是多少呢?他既沒有持有一分錢的股份,也沒有在這家公司拿一分錢的報酬。他說:“別人能勤勞致富是好事,但我應當多作奉獻。”

“我只是一個有出息的工人”

包起帆走馬龍吳港務公司經理的第一天,他說:“我是從裝卸工開始發憤努力的,當時只想做一個有出息的工人。現在,我有了很多‘頭銜’。如果說我成功了,我其實只是做了一個有出息的工人。”

“功成名就”的包起帆,沒有因自己是工人而感到卑賤。20年來,他的地位變了,但有一件事,包起帆堅持做了20年。在南浦港務公司工傷職工周振天的家裏,記者看到一本特殊的記事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記着包起帆寄給他的每一筆捐款,從1984年1月27日到今年春節,總共29筆,最初的一筆是10元,最多的一筆有1000元,光是現金累計就有5630元。

包起帆在1987年寫給他的一封信,周振天至今珍藏着:“尊敬的周振天同志:這些錢是來自光明正大的,它是我的技革成果獎。……至於我個人,雖然目前還很不富裕,但也從來沒有不義之財。但與你們相比,我每月的工資不少,還有爲數不少的獎金,因此從各方面的條件來看都比你們好得多”。當時,儘管周振天與包起帆同在一個企業,彼此卻素不相識。周振天決心要去看看包起帆,有一年春節,他和另一位工傷的夥伴去給包起帆拜年。包起帆聞訊連忙和妻子從11樓趕了下來,看到他倆送的錦旗,夫妻倆禁不住熱淚盈眶。當時已經是國家級專家和高級工程師的包起帆,慢慢彎下腰,把他倆從輪椅裏背進了11樓自家的沙發……

龍吳港務公司黨組織證實,這20年來,包起帆把所有國家發給他的專家津貼和各種獎勵、獎金總計6萬多元,全部捐獻給了困難職工。

包起帆奉獻出的哪裏只是金錢,那分明是一個共產黨員的赤子之心和崇高情懷。這份真情實意,如春雨一般,落到哪裏,哪裏就會長出青草和樹木。在常年受到包起帆資助的傷殘職工王偉民家裏,坐在輪椅裏的王偉民拿出他發表在浦東新區一份刊物上的一篇揭批“法輪功”的文章,對記者說:包起帆幫助了我,我也要像他一樣,去幫助別人!

這就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的人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