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創業故事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洞”要補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洞”要補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7.52K 次


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洞”要補,這個“洞”就是自我概念與經驗之間的不一致。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洞”要補

“你的內心有一個“洞”,這個‘洞’就是你覺得自己不夠優秀,無論在外怎麼光鮮,無論別人認爲你有多麼成功,你都是小時候被爸爸媽媽說的那個自己,你怎麼學不好,你怎麼這麼失敗,你不夠好。”

這段話是一個故事的轉折點,也是一個人生命的轉折點。

他,23歲,已然創業成功,擁有一家經營很好的咖啡館,可現在,他放棄了咖啡館的大部分經營權,而去學習。很多人都不理解爲什麼會這樣,“學習是一件多麼麻煩的事情,我自從考上大學之後就不怎麼學習了,他都有事業了還去學習,傻了?”他沒傻,而是他需要學習,他需要補小時候因爲學習落下的“洞”。

他出生在一個文化水平挺高的家庭,爸爸是教授,媽媽是醫生,他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帶他去看手術,希望他日後成爲一個優秀的外科醫生,因此對他學習要求也特別嚴格。但他學習卻一直不好,高中沒畢業就不顧家人的勸阻、反對,毅然決然地走了創業這條路,去咖啡館學習。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的咖啡館經營得異乎尋常得好,很聰明,也肯努力,讓所有人都佩服、感嘆。可他卻一直無法安享這所有的“好”,他總覺得他的人生有哪裏不對。後來他漸漸發現,他總是想忍不住屏蔽朋友圈裏還在念書的同學,卻也忍不住一個人默默地盯着同學曬的照片看很久,他有時候甚至會想:“如果是我穿着這個學士服又會怎麼樣呢?”

後來他聽到了開頭那段話,就像是被自己羞辱了一般,他突然明白了這些年自己的不對勁,明白了他爲什麼不能好好安心享受生活。原來彷徨的、不安的他一直是小時候的那個自己。“不管在別的方面有多成功,我就是認爲自己不是一個成功的人。我學習成績不好,學習成績不好就不是一個有成就的人,我就是一個失敗的人。”

當有些觀念根深蒂固無法扭轉時,你就無法自己規勸自己,讓自己想得更“開”些。這時候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你去補“洞”,你去彌補這段缺失的經驗,你用一種方式把之前沒有完成的事件將它完成,給它一個結果,給自己一個解脫

人生可能會有某一個階段,你覺得你一直在按着自己的想法走,你會覺得你很喜歡,也很滿意那樣的自己,可某一時刻你突然回首的時候,又發現“我不想要這個樣子啊,我怎麼是這個樣子的呢”,於是你不再想做你正在做的事情,於是你會否定這樣的自己。你迷茫,你困惑,你想要逃離,甚至討厭自己,是因爲你所認爲的自己與你現在所經歷的自己不一致。

“那能怎麼辦呢?”也許你會問。

要麼逃離,遠遠地逃離,逃離理想的自己,逃離自己想要變成的模樣,去喜歡你正在經歷着的自己;要麼抗爭,妥協地抗爭,不斷地彌補自我概念與經驗之間的“洞”,不斷地變得更喜歡自己。

如果有一天,“當你醒來,無論身處何處,無論年齡多大,你會很快地從牀上彈起,因爲你迫不及待地想去做你愛做的、你深信的、你有才華做的工作,這個工作比你整個人更偉大、神聖。你迫不及待地要起牀,跳進它的懷裏”,那麼,恭喜你,你走在一條愛自己的路上。

經典陪伴媽媽失敗江南鄉村男人經歷羨慕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