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河南淅川縣毛堂鄉小學80後老師杜宜秋

河南淅川縣毛堂鄉小學80後老師杜宜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4K 次
河南淅川縣毛堂鄉小學80後老師杜宜秋
河南,雖說是平原,但也有山區,比如這個地方:豫西南大山深處的淅川縣,在那裏,也有一位感動中國人物——80後杜宜秋,她是淅川縣毛堂鄉小學的老師,她把自己12年的青春全部獻給深山,還動員家人、朋友接力奉獻愛心,支持深山教育事業。
來聽聽這位80後的青春故事:




  2000年,是河南南陽市定向招生的師範畢業生統一分配工作的最後一年。當年畢業的杜宜秋,父母已經替她找好了工作,到市直一所知名小學任教。

  畢業前夕,受同學之邀,杜宜秋來到淅川毛堂遊玩。“說實話,當時只是過來看看,根本沒想到會留下來教書。”杜宜秋說。但在滿地牛羊糞便的毛堂鄉小學,她的心中掀起了波瀾。

  “孩子們把我團團圍住,好奇地研究着我腳上的高跟鞋,就像見到了飛行器。而孩子們的腳上,有的穿着父母的膠筒鞋,有的穿着破球鞋,有的乾脆赤着腳。”杜宜秋回憶說,“孩子們告訴我,這裏條件太艱苦了,外面的老師都不願來,學校的代課老師多數是小學畢業教小學,初中畢業教初中,有的代課老師自己不會拼音還教拼音。”

  此刻,一個聲音在杜宜秋心中迴盪:“留下來!留下來幫助山裏的娃娃!”當她把這個決定鄭重地告訴母親時,母親哭着罵女兒瘋了,“別人找工作挑金窩、選銀窩,你卻主動到窮窩!你自己選擇的路,將來後悔了可別埋怨”。

  走,到山裏去!2000年8月底,杜宜秋毅然前往淅川縣毛堂小學報到。


  毛堂小學共有學生700餘人,大多來自該鄉廟溝、鐵江溝、馬溝等20多公里遠的貧困山區,這些孩子平日裏吃住都在學校。

  12年來,杜宜秋一直既當老師,又當家長:班上的學生誰沒錢吃飯了,她給做好吃的;誰生病了,她領着看醫生;誰衣服髒了,她給洗乾淨;誰睡覺踢被子了,她給蓋上……只要孩子們有需要,她總是力所能及地提供各種幫助。

  學生褚雅靜是個品學兼優的女孩,在3年前的一場車禍中,父殘母亡,小女孩的雙腿也殘疾了。2010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夜幕降臨,杜宜秋像往常一樣巡寢,當她看到蓋着一層薄被褥的褚雅靜凍得縮作一團時,就把這個可憐的小女孩緊緊摟在懷裏,小心翼翼地抱回自己的臥室。

  從此,杜宜秋便讓褚雅靜和自己的女兒同吃、同住,同學習、同玩耍。早上起牀了,她給梳理頭髮;晚上睡覺前,她給燒水泡腳;大便拉牀上了,她就貼近褚雅靜的耳邊告訴她:“沒關係,你也是我閨女,就當這裏是自己的家。”“因爲杜老師,我不再孤獨,她像媽媽一樣愛着我。”褚雅靜含着淚花說。

  學生餘成才父親病亡,母親改嫁,家中只有爺爺一個親人了。看着寒冬臘月還穿得單薄衣裳的餘成才,杜宜秋心疼極了,爲他買棉襖、棉靴,買輔助讀物和其他學習用品……

  “12年來,杜宜秋老師幫助過的孩子太多了。其中,她持續資助的貧困孩子就達16人,爲他們投入的學習費用和衣食費用有3萬多元。”毛堂鄉中心學校校長朱國傑告訴記者。

  在杜宜秋付出愛的同時,她也收穫着感動。水桶裏沒水了,學生爭先恐後地幫她打水;春天櫻桃熟了,學生給她摘幾個,秋天花生收了,學生給她送一捧;教師節,學生用賣廢紙、塑料瓶的錢買了一個風鈴送給她……“我很感動、很幸福,我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說這話時,杜宜秋的臉上寫滿了喜悅和自豪。

  2003年,杜宜秋嫁給了同校教師曹仕營。“相中他,是因爲他也和我一樣愛學生。”杜宜秋說,這纔是夫婦倆的“共同語言”。

  “結婚後,她就建議我去條件更艱苦的朱家營小學任教。”曹仕營說,到朱家營小學要翻大山“十八盤”,過懸崖“閻王邊”,20多公里的山路,處處都讓人提心吊膽。學校沒有教師辦公室,他就和學生同吃同住在教室。雖然日子過得非常艱苦,但有妻子做榜樣,曹仕營心裏如蜜一樣甜。

  激情,在奉獻中燃燒;愛心,在深山中傳遞。杜宜秋把丈夫送去“支邊”後,又動員起身邊的好友投身偏遠的山區農村小學。近年來,朱勇、孫裴娜、郭文峯等一批又一批年輕而優秀的青年教師在杜宜秋的倡議下紮根於毛堂?圓、廟溝等窮鄉僻壤奉獻,他們一同點燃了愛的激情,傳遞了愛的火把,播撒着愛的種子,收穫着愛的喜悅。

  “我們的力量太渺小了!在山區,還有很多的貧困孩子需要幫助。”杜宜秋說,下一步,她要與更多人一起組成愛心聯盟,呼籲更多的人關心和支持山區教育,關愛和幫助山裏的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