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大學生青春勵志故事

大學生青春勵志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9W 次

小編導語:曾經很多人覺得90後都是那種叛逆,愛耍個性,長不大的小孩,我記得這個看法是在512汶川地震後漸漸地改變的,90後也很堅強,90後也很努力,90也很勵志,這些90後大學生的勵志故事送給大家,讓你們瞭解90後有這麼一個羣體,在努力着。

大學生青春勵志故事

大學生青春勵志故事一:沒有傘的孩子會努力奔跑

當父親嘆着氣,顫抖着手將四處求借來的4533元遞來的那一刻,他清楚地明白交完4100元的學費、雜費,這一學期屬於他自由支配的費用就只有433元了!

他也清楚,老邁的父親已經盡了全力,再也無法給予他更多。

“爹,你放心吧,兒子還有一雙手,兩條腿呢。”

強抑着辛酸,他笑着安慰完父親,轉身走向那條彎彎的山路。

轉身的剎那,有淚流出。

穿着那雙半新的膠鞋,走完120裏山路,再花上68塊錢坐車,終點就是他夢寐以求的大學。

到了學校,扣除車費,交上學費,他的手裏僅剩下可憐的365塊錢。

5個月,300多塊,應該如何分配才能熬過這一學期?

看着身邊那些脖子上掛着MP4,穿着時尚品牌的同學來來往往,笑着衝他打招呼,他也跟着笑,只是無人知道,他的心裏正淚水洶涌。

飯,只吃兩頓,每頓控制在2塊錢以內,這是他給自己擬定的最低開銷。可即便這樣,也無法維持到期末。

思來想去,他一狠心,跑到手機店花150塊買了一部舊手機,除了能打能接聽外,僅有短信功能。

第二天學校的各個宣傳欄裏便貼出了一張張手寫的小廣告:“你需要代理服務嗎?如果你不想去買飯、打開水、交納話費⋯⋯請撥打電話告訴我,我會在最短的時間內爲你服務。校內代理每次1元,校外1公里內代理每次2元。”

小廣告一出,他的手機幾乎成了最繁忙的“熱線”。

一位大四美術系的師哥第一個打來電話:“我這人懶,早晨不願起牀買飯。這事就拜託你了!”。

“行!每天早上七點我準時送到你的寢室。”

他興奮地剛記下第一單生意,又有一位同學發來短信:“你能幫我買雙拖鞋送到504嗎?41碼,要防臭的。”

他是個聰明的男孩。入校沒多久,他便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校園裏,特別是大三大四的學生,“蝸居”一族越來越多。所謂“蝸居”就是一些家境比較好的同學整日縮在宿舍裏看書、玩電腦,甚至連飯菜都不願下樓去打。

而他又是在大山裏長大的,坑窪不平的山路給了他一雙“快腳”,奔跑是他的特長,上五樓六樓也就是一眨眼的事。

當天下午,一位同學打來電話,讓他去校外的一家外賣快餐店,買一份15元標準的快餐。

他掛斷電話,一陣風似地去了。來回沒用上10分鐘。這也太快了!那位同學當即掏出20塊錢,遞給他,說不用找了。他找回3塊。因爲事先說好的,出校門,代理費2元。做生意嘛,無論大小都要講信用。

後來就衝這效率這信用,各個寢室只要有採購的事,總會想到他。

能有如此火爆的生意,的確出乎他的意料。有時一下課,手機一打開,裏面便堆滿了各種各樣要求代理的信息

一天下午,傾盆大雨嘩嘩的下,手機卻不失時機的響了,是位女生髮來的短信。女生說,她需要一把雨傘,越快越好。接到信息,他一頭衝進了雨裏。等被澆成“落湯雞”的他把雨傘送到女生手上時,女生感動不已。

隨着知名度的提高,他的生意越來越好,只要顧客需求,他總會提供最快捷最優質的服務。

彷彿是一轉眼,第一學期就在他不停地奔跑中結束了。

寒假回家,老父親還在爲他的學費發愁,他卻掏出1000塊錢塞到父親的手裏:“爹,雖然你沒有給我一個富裕的家,可你給了我一雙善於奔跑的雙腿。憑着這雙腿,我一定能‘跑’完大學,跑出個名堂來!”

轉過年,他不再單兵作戰,而是招了幾個家境不好的朋友,爲全校甚至外校的顧客作代理。代理範圍也不斷擴大,慢慢的從零零碎碎的生活用品擴展到電腦配件、電子產品。

等這一學期跑下來,他不僅購置了電腦,在網絡上擁有了龐大的顧客羣,還被一家大商場選中,做起了校園總代理。

奔跑,奔跑,不停地奔跑,他一路跑向了成功。

他說,大學四年,他不僅要出色地完成學業,還要賺取將來創業的“第一桶金”。

他把“第一桶金”的數額定爲50萬。他的名字叫何家南,一個從大興安嶺腹地跑出,徑直跑進黑龍江省師範大學大三的學子。

如今雖然做了校園總代理,可他依然是他,依然是那個樸實、勤快、爲了給顧客打一壺開水賺取1元代理費,而像風一樣奔跑的大男孩!

如果是你,怎麼辦呢?你會像其中主人翁那樣,還是抱怨父母及社會呢?

大學生青春勵志故事二:90後做的“輕型”短視頻社交獲融資

在多媒體工具越來越豐富,網絡越來越順暢的今天,短視頻成爲移動互聯網新社交趨勢。

CatchChat長按屏幕就彈出文字編輯,點擊聯繫人頭像即可發送。而長按聯繫人頭像然後鬆開即完成視頻發送。CatchChat一切都符合90後風格,極簡,非常酷。

Kevin本人也很酷,是著名 iOS 開發者,著名開源庫 PNChart 作者,曾獨立開發 iOS APP: Piner, Coinsman 等。

Kevin表達了他非常90後的創業觀:“家人對我期待是進入體制裏做個平凡的人,但是我特別討厭體制,也特別討厭扎堆打標籤,生命太短暫,這種決心和覺悟是我背後最大的動力。我並不是選擇創業這件事情,而是我想做的事情恰好被囊括在創業裏,我並不介意到底是創業還是什麼,因爲我關心的只是在做的這個事情。”

CatchChat最近拿到千萬美金A輪融資,但Kevin認爲自己並沒有跟風創業,“簡單的社交產品沒意思,無非是公司運營陪着用戶玩,但是人的生命很有限,所以我沒有興趣去做那些熱點。”Kevin開始就做CatchChat的時候,短視頻並不是熱點。

Kevin非常喜歡追求產品的極致交互。CatchChat操作界面分爲上下兩部分,上面是取景框,下面是聯繫人頭像列表,而要羣發,用戶只要把手指劃過所有人的頭像即可,左右划動取景框即可實現前後攝像頭的切換。

隨着ChatChat的用戶增加,Kevin開始往裏面加入越來越多的社交元素,新版ChatChat還加入了地圖,用戶可以看到好友在地圖上位置,刺激線下社交。未來ChatChat還會加入一二度人脈的社交關係。

Kevin說:“ChatChat秒視看起來是一款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產品,但是它又承載着一個界面詮釋多種信息的功能,這就比較有意思了,用戶看到這個信息會做什麼反應,看到那個信息又會做什麼反應,在一個界面裏用戶的關注點會集中在哪些點上。”

在短視頻已經成爲紅海的今天,ChatChat秒視用輕便的用戶體驗脫穎而出。但如何刺激並沉澱好社交,是ChatChat未來有多大想象空間的關鍵。

大學生青春勵志故事三:90後大學生衆籌開咖啡館 主打興趣社團圈子O2O

9月11日上午,我們在”比逗BEPOTATO”咖啡館見到了創始人之一劉永傑。穿着牛仔褲和“BEPOTATO”T恤的他看上去還略顯孩子氣,目前還是華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專業一名大四的學生。咖啡館坐落在五山校區商圈三樓,裝修設計頗顯文藝氣息,室內佔地面積200平方米,室外陽臺200平方米。

“在五山高校圈,與好友舒適聚餐聊天又消費得起的地方真的很缺,飯堂又貴又難吃,外賣的送餐時間和菜品質量都槽點滿滿……我們正是非常不爽,纔會聚集起來創業。”1993年出生的劉永傑激動地告訴記者,剛開始只是一個簡單的想法,與身邊的好朋人溝通後,大家都覺得這事可行靠譜,然後就開始幹了。

作爲一家以服務學生爲宗旨的餐廳,消除了傳統模式中餐廳擁有者和消費者的隔閡,學生在擔任消費者、擁有者、運營者等多重身份。劉永傑表示,一方面可以讓餐廳的運營信息更透明地被學生知曉,讓學生直接監督食品的'質量安全。另一方面,餐廳可以及時收集消費者的反饋,以最快速度作出應變。

據劉永傑介紹,餐廳擬總投資爲85萬元,核心創始團隊此前已籌齊約50萬的資金,剩餘資金通過衆籌的方式向校內的同學籌集,“剩餘的35萬在一個月的時間裏很快就籌集到了。”

由於BEPOTATO通過衆籌的方式籌集資金,很快在學生當中傳播開來,知名度迅速覆蓋了五山華工華農兩所高校。劉永傑說,衆籌股東每股1000元,每位需出資至少1000元,至多5000元,享有1至5股的分紅權。同時,股東有義務傳播咖啡館的理念,積極向朋友介紹推薦。“8月份運營至今,我們沒有做過任何宣傳,只是通過微信線上傳播,現在每天都有不錯的客流量,日均收入4000左右,基本達到收支平衡。”

在劉永傑心中,BEPOTATO不僅是一家餐廳,還是一個連接校園內外興趣社團圈子O2O的平臺。

“華南理工大學五山校區主要是工科理科爲主,男生比例衆多,社區文化多以學術性爲主。旁邊的華南農業大學則涵蓋了各個學科,社區文化多元化。”劉永傑告訴記者,兩個高校擁有豐富的校園社區文化,將這些線上的圈子文化落地下來,咖啡館自然有生意。據劉永傑介紹,咖啡館目前承擔了兩所高校很多的社團的線下活動。

此外,比逗BEPOTATO咖啡館正在和華農學生合作試運營“一米植物”。所謂,“一米植物”,即在一平方米內種植植物,在一大羣植物愛好者的細心呵護下,這些植物可以被點綴爲精美的藝術品。劉永傑說,這些“一米植物”都是可以出售的,“以植物的文化吸引到一大批植物愛好者,同時也可以爲咖啡廳進行口碑宣傳。”

除了聚焦校園社團圈子,比逗BEPOTATO還將目光放到了更廣闊的社會興趣小組圈子。近期,比逗BEPOTATO已經成功地組織了兩場線下活動,包括“錘子線下體驗活動”和“海星會——羊城論電沙龍”,爲創新創業者提供社羣交流空間。據劉永傑透露,咖啡館正在和吳曉波書友會接洽,承辦其線下書友會。“社羣社會更多地賦予了咖啡館一個提供社交場所的角色,而比逗很好地充當了這樣的角色,實現了咖啡廳的社會價值。”

目前,比逗團隊核心成員共有20來人,全部是在校大學生。除了劉永傑之外,還有一名聯合創始人官玉軒,也是華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大四學生,負責APP開發以及融資。

“60週年校慶期間,我與高中同學一起發行了華工第一套手繪明信片,當時找了劉永傑,但永傑忙於學生工作並未加入團隊。上了大三,永傑看到東莞‘很多人的咖啡廳’報道後,覺得衆籌餐廳很好玩,是個不錯的模式。”官玉軒說,後來劉永傑找到他,兩人開始打造衆籌餐廳。

談到未來發展,劉永傑說目前還是以興趣圈子O2O爲主,不過也在籌劃試水其他項目,想更多地整合周邊資源並服務同學。

官玉軒則表示,因爲衆籌屬於輕資產模式,開出一家店就可以交給相關負責人進行日常運營。他的團隊現在正在緊鑼密鼓地在廣州大學城、龍洞、佛山和其他高校聚集的地方開啓比逗餐廳的衆籌。“甚至有一個北京的同學看到我們的公衆號消息後也表示想在北京開一家比逗衆籌餐廳”。

針對餐廳出現的服務員不足問題,官玉軒也在“比逗BEPOTATO”公衆號開發了自助點餐功能,顧客在座位上無需叫服務員就可點餐。“該微信功能正在內測中,之後會開發出其他餐廳也能兼容的自助點餐APP,”官玉軒向記者透露,目前這個項目已經入駐學校創業島,他也正在爲這款APP尋找合適的天使投資。

當記者問,爲什麼取名“比逗BEPOTATO”?他們倆回答,團隊每個成員都自稱爲SmallPOTATO,即“小土豆”。我們一直仰望着社會上的BigPotato,那些大人物。我們雖然暫時無法企及BigPotato的成就,但是相信終有一天能夠與BigPotato並肩同行。“不被嘲笑的夢想都不值得爲之奮鬥,我們相信未來會成爲BigPotato!”

大學生青春勵志故事四:大學生校園創業 畢業年入千萬

公司創始人杜林剛說,自己創立的公司一開始是爲了個人的溫飽和小康,現在的他已經把更多的精力轉向幫助大學生創業上面,把自己當年創業的一些經驗和困難,以及對待事業的心態,爲人處事的態度技巧等等都傳遞給大學生們,讓他們在學校裏就做好進入社會的準備,能夠在學校裏一邊學習一邊實踐,成長得更快更強。

杜林剛,一個出身山東黃島農村的窮小子。2002年,因爲父親身體不好家境貧寒,在泰山醫學院上學的杜林剛做起了英語報紙徵訂的小買賣。大學校園雖然充滿了各種機會,但是也同樣受着來自於社會、學校的各種束縛。就是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環境裏,杜林剛把一份大學時期的兼職硬生生的用自己12年的汗水經營成了一份事業,而這份事業已經惠及數十萬學子,他們帶着這個團隊,這家公司給予的先進的理念,好的思維方式,走向了社會的各個行業。

年輕的杜林剛不曾知道夢想爲何物,但是口袋裏有了錢的他開始勇敢的走出學校,去大學的外面看世界,這時夢想的種子已經種在了他的心裏。2004年,當他勇敢的衝破二線院校的舊有觀念大學和環境進入到中國石油大學繼續深造學習時,更好的環境,更高端的人才,更開放的思想,再加上更鼓的腰包,讓那顆種在他心裏的夢想種子開始發芽!

2006年,杜林剛懷揣着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勇敢的踏上了自己認定的追夢之旅,但創業並不是一帆風順,從 2007年開始辛苦打拼了多年,創業中充滿困頓,充滿淚水,杜林剛欠了超過百萬的鉅額債務。在最困難的時候,杜林剛也沒有想過要放棄追求夢想,經過一番打拼,杜林剛的事業迎來了轉折性的發展,2011年,創業的原始鐵三角團隊正式形成!團隊正式扭虧爲盈。2012年,杜林剛已經有了8000多人的銷售團隊,有了上百萬的收入。因爲引入了領袖營這一全新的平臺,2013年杜林剛有了超過10000人的團隊,有了上千萬的收入!也就是在這一年他們進入了批量製造校園創富精英的新時代。

2014年,杜林剛註冊成立了“山東新夢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開始了一路追夢的歷程。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創始人杜林剛始終堅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的三好理念,在團隊和公司運營的過程中始終在大學裏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和力量,始終把傳遞正能量作爲公司發展的主線,引導廣大的在校大學生積極進取,積極的踏上社會,引導他們真正的瞭解自己,瞭解社會,然後回到大學去學習能夠讓自己收穫人生幸福的知識。在十幾年的發展歷程中,他們本着讓利於廣大大學生朋友的宗旨,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裏,團隊規模已經壯大到15000人的規模,將業務發展到廣東、山東、遼寧、江蘇、福建等省份,公司每年創造的利潤超過1000多萬,更爲重要的是每年光支付給大學生朋友的工資就超過300萬元。

公司獨有的互利共贏的理念,讓杜林剛他們在這個已經沒落的圖書出版行業成爲行業內的一匹黑馬,公司在2014 年成立初就和上市公司新東方旗下的北京新東方大愚圖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正式簽約,與此同時公司和同樣是上市公司的江西教育出版集團旗下的廣州主語文化傳播發展有限公司簽約。同時代理新東方和瘋狂英語兩大品牌,爲公司的後續發展奠定了堅強的基石。公司創始人杜林剛用其敏銳的眼光捕捉到在線教育的興起,在新的財年和中國最大的英語在線教育平臺滬江網校建立了合作關係。同時公司還在積極開拓新的發展領域,在大學生職前培訓,高校人才服務等方向不斷拓展。所有的這些舉措只爲公司能夠爲他們在大學校園裏面的小夥伴們提供更好的服務,更好的盈利能力,更好發展空間。

公司創始人杜林剛說,自己創立的公司一開始是爲了個人的溫飽和小康,現在的他已經把更多的精力轉向幫助大學生創業上面,把自己當年創業的一些經驗和困難,以及對待事業的心態,爲人處事的態度技巧等等都傳遞給大學生們,讓他們在學校裏就做好進入社會的準備,能夠在學校裏一邊學習一邊實踐,成長得更快更強。

在和公司創始人杜林剛面談的幾個小時裏,看到了太多太多成功的案例,有太多太多大學生,從大學一年級開始就追隨這家公司、這個團隊,一直到大四畢業,欣然留下來成爲公司一員,成爲團隊一員。能夠感受到這個團隊像家一樣的溫暖,在這家公司沒有感受到任何的壓力,唯一能夠感受到的就是他們像親人一樣,彼此鼓勵,相互幫助,相互關心,並且每個團隊成員都是那樣的友善,都是那麼的有幹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