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大學生創業勵志故事

大學生創業勵志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91K 次

眼下,不少大學生爲了找工作,在全國各地奔波。可是到異地求職,意味着即將面對一個陌生的城市和一筆不小的開支,這是很多求職者的酸楚所在。近來,一種名爲“互助求職”的新型求職方式正在網絡上悄然風行——

大學生創業勵志故事

誰來幫我 我要到外地應聘

2005年的夏天,對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大四即將畢業的劉柏龍來說,是一個面臨人生抉擇的時刻,如何擇業?在哪裏工作?這都是個迫在眉睫的問題,也是所有畢業的大學生都要面臨的一個難題。

劉柏龍把目光盯在了哈爾濱之外的城市,好男兒志在四方,這也正符合他喜歡旅遊的個性。但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城市去求職,那將是筆不菲的開支,囊中羞澀啊,這幾乎是所有剛畢業的大學生的困境。

然而,想出去嘗試的心願總是蠢蠢欲動。一天,劉柏龍突然問靈機動,自己即將要去的城市沒有親人朋友,爲什麼不能在當地找一個朋友呢?朋友就是找出來的嘛!於是,他在自己的個人主頁上寫下了自己的徵友啓事:我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大四的學生,不日將踏上求職的奔波之路。

對於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如何花最少的錢尋找到最合適的職業,這是我也是所有畢業生就要面對的現實。我在想,能不能讓自己在求職的路上交到更多的朋友,能不能將煩躁的求職過程變得充滿樂趣呢?因此,我想,在某一個我將要到達的城市,如果有我的一個朋友,我想這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誠徵朋友,以心換心!隨後,他把自己的求職簡歷、照片、成長經歷、興趣愛好、身份證號碼、電話等真實信息都在網頁上作了公佈。

信息公佈後,劉柏龍心裏不無忐忑,有人會相信自己的徵友啓事嗎?都說在網絡上騙子層出不窮,防不勝防,誰還相信網上的事那這個人一定是個傻瓜。但就在第二天,就有人撥通了他的電話,對方第一句話就是:沒想到這個電話還是真的!正是因爲真實的基礎,兩個人聊得迅速熱乎起來,那個杭州的朋友歡迎劉柏龍到杭州來技工作,他一定會做個嚮導,同時他說,自己明年也將畢業,以後也可到劉柏龍所在的城市去找工作,這恰是劉柏龍在啓事裏做出的承諾:你幫我,我幫你!

很快,其他城市的朋友或打通他的電話,或在他的主頁上留下聯繫方式,都是熱忱歡迎劉柏龍到他們的城市來求職。其中南京個女生的留言讓劉柏龍不無感動:說實在的,我並不相信網絡世界的東西,因爲它太不真實了,但我想到,如果人人都是這樣的防備心理,那麼這個社會又如何能充滿友情和愛呢?我最欣賞的就是你所說的,你幫我,我幫他,這樣的愛心延續下去,這個社會一定是美麗的和感恩的。由於這個南京女生的熱情邀請,劉柏龍堅定了出門求職的信心。

甫一畢業,劉柏龍就只背了一個背囊,踏上了異地求職的奔波之路,但他不像一般的大學生那樣恐慌,在他心裏,已經有了一份詳細的求職地圖:北京——大連——上海——南京——蘇州——杭州——寧波,每個城市都有個網上認識的朋友在等着他。

在北京,那個叫小健的網友讓他住在自己的出租屋裏:在上海,那個叫陽子的大學生把他留宿在學校的宿舍;在南京,那個叫文文的女生陪着他跑人才市場,給他買南京地圖:蘇州的網友親自到火車站接他;杭州的網友爲他介紹工作;寧波的網友週末帶他遊山玩水……路上,他在求職,但他收穫更多的友情。

2005年10月,劉柏龍如願在南京找到了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

愛心接力 出門在外靠互友

有了工作,劉柏龍卻在很多靜下來的時候回想自己曾經的求職過程,是的,他不能不感動,他不能不感恩。他要實現自己的承諾——別人幫了自己,自己也要幫助他人。他把自己的求職經歷寫在了個人主頁上,並莊重地許諾:歡迎各地的朋友來南京求職,自己一定會力所能及地幫助所有需要的朋友。

2006年3月,一個在寧夏的網友小林給劉柏龍留了帖子:我在網上發了求職信息,南京的一家公司給我發了一份面試通知,但我很猶豫,在南京,我沒有一個認識的人,如今看到你的消息,你真的能幫我嗎?劉柏龍立即給他打去了電話,熱情洋溢地邀請小林來趟南京,他豪爽地說,來吧,就算工作不合適,你也在南京有了我這個朋友,來看一看古都南京的風光也是值得的啊!

幾天後,小林風塵僕僕地從寧夏來到了南京,劉柏龍親自到火車站接了小林,把他帶到自己的住處,告訴他,這段時間你就把這當成你的家。雖然最終小林沒能如願在南京找到合適的工作,但臨走的時候,小林感動地說,我回去後,在寧夏也一定像你這樣力所能及地幫助那些前來找工作的朋友。

劉柏龍開心地笑了。此後,劉柏龍接待過來自四面八方的網友,安排他們住在自己的家裏,幫助他們介紹工作……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受他幫助的多達數百人,他身體力行地實現着自己的承諾。

他的熱情好客,樂於助人,被網友戲稱爲“小宋江”,其在南京的住地也被大家形象地稱之爲“臥龍崗”,成了外地來南京尋找工作的大學生們的臨時落腳點。劉柏龍直言,他幫助別人就是帶着感恩的心回饋當初幫助過自己的人。

更讓劉柏龍欣慰的是,那些受過幫助的網友同樣也在身體力行地幫助着有需要的求職者。一個網友在自己的博客上說道:我從去年10月份開始趕招聘會到現在,從北方到南方,先後去了北京、大連,上海、深圳等地,一路上都得到了別人的幫助。

我很感動,真的不知道怎樣感謝人家!如果有人來瀋陽找工作,可以找我,我也可以給別人提供一些幫助!果然,他也幫助了不少來瀋陽找工作的大學生。

把愛心接力下去,這就是互助求職的精髓。

互助求職 也是賺錢好門路

到了2007年初,越來越多的互助求職的網友故事聚集在劉柏龍的個人主頁上,但博客畢竟只是隸屬於某個網站,傳播的範圍有限,已經無法滿足各地網友交流的需求。在一些熱心網友的建議和支持下,劉柏龍決定創建一個網站,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網友們互助的故事通過網絡複製給全國各地的求職者,讓大家在找工作的過程中獲得幫助,結識朋友,增加人脈。

2007年5月1日,一個名叫“互助求職網”的網站正式開通,“互助求職”這一全新的概念應運而生,“互友”的名稱也被加入這個網站的網友們接受、認同。

網站的服務器和空間都是劉柏龍個人出資購買,免費對所有渴望互助求職的大學生們開通。憑藉經驗,網站堅持實名制,強調真實性的安全認證,這是互助求職的基礎,沒有了這個基礎,互助求職就有了風險。同時,網站鼓勵會員進行互助,鼓勵大家進行線下交流,規定互助後會員把互助交流的照片發到網站來,由會員來進行監督和評價。

“互助求職網”是一個公益性網絡互助平臺,但是它的維護、運營是需要一定的費用的。雖然劉柏龍無怨無悔地付出着,但也有感到舉步維艱的時候,怎麼辦呢?僅靠自己的一己之力確實有些吃力,但他實在不想增加其他互友的負擔。

那一天,劉柏龍在瀏覽一個門戶網站的時候,網頁上不斷跳動的廣告突然間讓他醒悟過來,“互助求職網”也可以找些廣告商來贊助,這樣就可以維持網站的運營,更好地爲全國各地的互友服務。豁然醒悟過來的劉柏龍分析,互助求職是以求 職爲宗旨,那些需要招聘人才的企業和人才市場就是網站最大、最直接的客戶啊!同時他又把網站作了詳細具體的定位:互助求職是以大學生爲核心羣體,建立一個求職聯盟,和企業合作,爲他們措建起一個橋樑,進行市場化運作。收取企業一定的費用,對互友們則是完全免費。

開始,那些企業對這個不起名的“互助求職網”並不感興趣,他們的招聘或者是通過人才市場現場招聘,或者是在一些專業人才網站發佈招聘信息。看來,得擴大“互助求職網”的名氣,才能聚集財富。

聰明的劉柏龍想到了組織互友活動,2007年6月3日,南京的10多位互友參加了週末登山活動,拉開了各地互友聚會的序幕,各地互友紛紛響應,全國各地的互友聚會如火如荼地展開。

2007年6月17日,10多天前的第一次互友聚會讓互友們意猶未盡,於是南京互友會在長江畔組織了第二次聚會。聚會的活動和網站的快速發展迅速引起了敏感的媒體關注,2007年6月20日,武漢《長江商報》首次報道了“異地互助求職風行網絡”,文章稱“互助求職在網絡逐步火爆,即將畢業走上崗位的大學生們通過網絡互助,降低求職成本,提高就業成功率。”緊接着,一些媒體從不同角度報道互助求職這新鮮事物,稱互助求職正成爲一種潮流。

“我們希望互助求職網使正在求職路上的大學生們技工作變得更容易,中國的這種生活方式不久就會傳遍世界。”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如是說,“基於中國疆域遼闊,並且在就業方面大都市更具有吸引力的特點,大學生在就業方面的互助成爲韓國節目組十分感興趣的看點,當然也是中國年輕一代描繪出的具有新意的風景。”韓國中央KBS電視臺如此評價。

正是劉柏龍巧妙地利用了媒體的推廣作用,“互助求職網”名聲鵲起,隨之而來的就是那些企業、人才市場的聞風而動,這些企業、單位看好“互助求職網”的效應和潛力,紛紛發佈招聘廣告。

有了資金的注入,“互助求職網”猶如魚人大海,暢遊甚歡。

2008年5月1日,“互助求職網”一週歲,劉柏龍辭去了原來的那份工作,轉而投身於“互助求職網”的專業發展,目前會員發展過萬人,每天上線的互友達3D00人次。對於自己從事的這份職業,劉柏龍驕傲地笑了:我的事業一是幫助他人,自己也從中得到幫助的樂趣;二是愛心接力,傳送了人與人之間的真情;三是真真切切地讓求職者降低了費用,認識了朋友:四是也爲自己的謀生找到了一條成功之路。我又何樂而不爲呢?下一步,他還打算推出交友、旅遊等領域的互助服務,讓我們祝福這個年青有爲的小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