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勵志故事及感悟四篇

勵志故事及感悟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勵志故事可以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性!可謂寓教於樂!我們會從中感悟到一些大道理!從浙西小故事裏面得到一些啓示,一點正能量!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有大道理的哲理勵志小故事,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啦!

勵志故事及感悟四篇

勵志故事及感悟1:請先看完所有題目

有個自負聰明的學生參加考試。試卷一發下來,他大致瀏覽了一下,除了試卷上頭一行“請先看完所有題目之後,再開始作答”的字樣之外,有100道是非題。以他的實力,大約30分鐘可答完,他滿懷自信地提筆開始答題。

過了兩分鐘,有人滿面笑容地交卷,這個聰明的學生心中暗笑:“又是交白卷的傢伙。”

再過5分鐘,又有七八個人交卷,同樣是笑容滿面,看來不像是交白卷的模樣。這個聰明學生看看自己只答到20幾道題,連忙加快速度,埋頭作答。

待他答到第76題時,赫然發現題目寫着“本次考卷不需作答,只要簽上姓名交卷便得滿分,多答一題多扣一分。”

他滿臉狐疑地舉手欲向監考老師發問,只見同時有數名考生迷惑地四處張望。

聰明的學生看着試卷第一行的說明:“請先看完所有題目之後,再開始作答。”他不禁痛恨起自己答題的快速。

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中,不難看到類似的情形,自視過高,不聽意見,這是一般人常犯的錯誤。尤其在學習成長的路上,歸零的心態是我們必須首先擁有的。只有將自己心中那杯已長滿青苔的死水倒掉,方能承接學習過程中新注入的清甘泉。

而且要不止一次地將杯子倒空,因爲你每次學習所吸收的新東西,很快地又會將你心中的杯子裝滿。所以你必須擁有屬於自己的智慧貯水庫,時時不忘將杯內的水倒入水庫中,使杯子永保中空,隨時可承接新的事物

感悟:

建議你在面對任何人生際遇時,回想一下第76題的要求,遵行人生答題的指示,歸零地去對整個狀況做通盤瞭解,切勿自作聰明。在事業的開展上保持歸零的心態。在人際的溝通、夫妻的相處、子女的教育等方面,皆應如此。

勵志故事及感悟2:眼界決定未來

19世紀初,在意大利中部的一個山谷內,住着一羣古老的村民,他們的飲用水需要到很遠的一條小河裏去挑。於是,村長把這個挑水的任務交給了兩個年輕人,並承諾每挑一擔水就支付他們一定的報酬。

兩個年輕人欣然應諾,然後各自準備了一副大水桶,他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儘管十分辛苦,但好在有一份不錯的收入,他們都乾得很起勁。其中一個年輕人想,等自己攢夠了錢,就可以修房造屋,娶妻生子,那是多麼幸福的生活啊!

另一個年輕人想,每天翻山越嶺,負重而行,根本不是長久之事,況且挑水佔去了自己大部分的時間,毫無自由和樂趣可言,要是能將山外的河水引到山谷裏來,豈不是不用挑水了嗎?當然,要想將河水引到山谷裏並非一件容易的事,那需要耗費很大的工程,但年輕人堅信,事在人爲,只要大家團結一致,沒有什麼辦不成的事!

一個夏日的黃昏,年輕人收了工,他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村長,並希望他號召全體村民,集資修建管道,徹底解決大家的飲水問題。然而,讓他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建議遭到了絕大部分村民的反對,因爲這兒的人世世代代都是靠挑水生活,他們從未想過從外面引水,也覺得這不現實。他的同伴也好言相勸,你還是老老實實地挑水吧,不要異想天開,斷了自己的生路。

雖然年輕人的提議沒有得到大家的採納,但他並沒有放棄,他利用業餘時間,夥同了幾個支持他的人,一起悄悄修建管道。幾年後,與他一起挑水的那個年輕人小發了一筆,不但蓋了新房子,娶了妻子,還買了很多傢俱和糧食;而他仍然孤身一人,住在一間簡陋的小房子裏,他把所有的錢都投入到了修建管道中。

又過了幾年,他修建的管道終於連通了整個村子,白花花的水汨汨而流,源源不斷,大家喜出望外,紛紛出錢購買。沒過多久,他的同伴就失業了,因爲管道放出的水遠比挑水的費用低。就這樣,修建管道的那個年輕人每天不用工作,也有一份可觀的收入,而他的同伴卻不得不去別的地方繼續挑水掙錢。

感悟:

原來,一個人的眼界決定了他的未來,眼界寬者其成就必大,眼界窄者其作爲必小。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缺乏理想,不敢輕易冒險,結果只能守着自己的“一畝三分田”勉強度日;而有的人好高騖遠,不切實際,想要一蹴而就,結果四處碰壁,前途暗淡。其實,我們應該像修管道的年輕人那樣,首先樹立一個明確的目標,並朝着這個目標堅持不懈地奮鬥;其次要爲自己的夢想準備基金,人活着就得生活,就得工作,不能爲了理想而餓肚子,因此,要學會迂迴,一邊工作一邊賺取經驗,等到了一定的程度,自然就會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勵志故事及感悟3:把聰明放在“褡褳”的'後面

著名的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曾經講過一個很經典的勵志故事。

約翰和湯姆是相鄰兩家的孩子,他倆從小就在一起玩耍。約翰是個聰明的孩子,學什麼都是一點就通,他知道自己的優勢,自然也頗爲驕傲。湯姆的腦子沒有約翰的靈光,儘管他很用功,但成績卻難以進入前十名,與約翰相比,他從心裏時常流露出一種自卑。然而,他的母親卻總是鼓勵他:“如果你總是以他人的成績來衡量自己,你終生也不過只是一個‘追逐者’。奔馳的駿馬儘管在開始的時候總是呼嘯在前,但最終抵達目的地的,卻往往是充滿耐心和毅力的駱駝。”

聰明的約翰自詡是個聰明人,但一生業績平平,沒能成就任何一件大事。而自覺很笨的湯姆卻從各個方面充實着自己,一點點地超越着自我,最終成就了非凡的業績。約翰憤憤不平,以至鬱鬱而終。他的靈魂飛到了天堂後,質問上帝:“我的聰明才智遠遠超過湯姆,我應該比他更偉大才是,可爲什麼你卻讓他成爲人間的卓越者呢?”

上帝笑了笑說:“可憐的約翰啊,你至死都沒能弄明白:我把每個人送到世上,在他生命的‘褡褳’裏都放了同樣的東西,只不過我把你的聰明放到了‘褡褳’的前面,你因爲看到或觸摸到自己的聰明而沾沾自喜,以至誤了你的終生!而湯姆的聰明卻放在了‘褡褳’的後面,他因看不到自己的聰明,總是在仰頭看着前方,所以,他一生都在不自覺地邁步向上、向前!”

每一個人都應該永遠記住這個真理,只有不斷超越自我的人,纔是一個真正的聰明人。

大道理: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稟性和天賦,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實現人生價值的切入點,你只要按照自己的稟賦發展自己,不斷地超越心靈的絆馬索,你就不會忽略自己生命中的太陽,而湮沒在他人的光輝裏。

勵志故事及感悟4:給鼻子眼睛留餘地

英國當代雕塑家安尼什·卡普爾,憑藉雕塑《墜入地獄》而一舉成名。一天,英國着名紙媒《星期日泰晤士報》記者採訪了安尼什·卡普爾,這名記者也是一位業餘雕像愛好者,他想請教安尼什·卡普爾當好一個雕塑家的祕訣。記者提問說:“安尼什·卡普爾先生,你能給我們透露一點你成功的祕訣嗎?”

只聽安尼什·卡普爾說:“其實,根本沒有什麼祕訣,我個人的體會是,要當好一名雕像師,只要做到兩點就行了:第一是要把鼻子雕大一點;第二是要把眼睛雕小一點。”

記者不解地問:“爲什麼要這樣做呢?如果鼻子大眼睛小,那雕出的人像豈不是太難看了嗎?”

安尼什·卡普爾對此作了解釋:“鼻子大眼睛小,就有修改的餘地啊。你想想看,如果鼻子大了,還可以往小裏修改;如果眼睛小了,還可以向外擴大。反之,如果一開始鼻子就雕小了,就再也無法加大了;如果眼睛一開始雕大了,也就沒辦法改小了。”

仔細想想,安尼什·卡普爾留有餘地的智慧,給我們做人做事也是一種很好的啓示:爲人處世,要爲自己和他人留一些迴旋的餘地,話不可說滿、事不可做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行動自如,別人也會更自在。這樣你才能在職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在生活中,爲什麼我們非要鑽死牛角尖?爲什麼又非要咄咄逼人?難道不應該給自己的心靈留點餘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