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身邊的勵志故事

身邊的勵志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5.36K 次

用發生在身邊的三個勵志故事,就可以很清楚的搞清楚,別人的成功是因爲堅持,而我的碌碌是因爲不夠堅持。

身邊的勵志故事

身邊的勵志故事【1】

最近看了鮑爾吉·原野的一篇新作,叫《用篩子篩水》,說的是他看到有個人站在水庫邊,拿篩子篩水。一問才知道,這人得了肩周炎,醫生給他一個方子,讓他用黃楊樹皮做個笸籮篩水,篩九千九百九十九次,再把樹皮煎水喝就好了。

其實這只是醫家的謀略,而且也不用篩那麼多下,篩一半差不多肩周炎就好了,至於樹皮熬湯,只是給那人一個說法罷了。鮑爾吉在文後總結說,醫家原是和兵家相通的,“所以醫家常說,傻子去病快,治聰明人的病反而慢,信則靈嘛。”傻子不討巧,不懷疑,所以好得快。常常在中醫的方子裏,看到諸如“九千九百九十九”之類精準而神祕的數字,看到如薛寶釵“冷香丸”那樣專爲刁難人而設置的難題,現在再看鮑爾吉的解釋,我豁然開朗,原來只是考驗你的“信”,不是信則靈,而是信才靈。

在“信”的問題上,質樸的“傻子”無疑強過眼珠一轉一個主意的聰明人,但是我們反觀這些人,成大事的卻往往是有點傻氣的人。這樣的例子很多,他們在生活中表現得傻里傻氣,往往惹人笑話。其實他不是傻,而是專注,呆若木雞是一種大境界,不容易被眼花繚亂的世界誘惑,不容易改弦更張,所以在他“信”的某個領域能夠深入,而非淺嘗輒止——而真理往往在更深的洞穴裏,這時候,聰明人早已離開了。

一滴水珠都有無數個小宇宙,何況紛繁的大千世界?總覺得世界那麼大,他要去看看,多看看,不願意把自己羈絆在一件事上,不願意把目光持久在一個點上,不願意把腳步長時間停留在一塊地上,不願意把感情繫在一個人身上。總之,不願意爲“一”而放棄全部,卻忘記了,世界那麼大,我們只能選擇看一點,還忘了,其實“一”也是世界。把“一”看成世界的“傻子”,往往能因精純而成就一個世界。

信才能專注。信是選擇,信是選擇後的堅定。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水滴石穿等等,都是用來形容這種堅定的,唯有信得堅定纔能有奇蹟。篩子篩水是一個儀式,就像信衆磕頭燒香,這是給“信”一個“說法”,通過單調的重複,屏蔽外來的干擾,內視自己的心腑,達到洗心的效果。而不厭其煩地去做一件事,樂在其中,在外人看來,這是傻子才幹的事。

世界的門有很多,太過聰明的.能推開許多門,草草地看過很多風景,平日閒聊,可做聽衆的中心,但真正說起來,他只是浮光掠影。聰明人懂得規避,善於計算成本,很少吃虧。身邊很多這樣的聰明人、能人,卻往往活得不如意,我們旁觀者也覺得生活辜負了他。智慧是憨拙的,它會流連其中,不小心就是一輩子,一步一步地完成成功的儀式。

只有“傻子”纔會兢兢業業地去篩水,聰明人定會撇撇嘴,說:“傻子才幹呢!”——他的肩周炎怎麼會好呢?!

 

身邊的勵志故事【2】

高我兩屆的一位師兄,大學上課前爲每一位教他的老師主動搬座椅,搬了整整四年。平時成績佔我們學科總分30%的比例,因爲他的這一舉動,所有任課老師都認識他,想必成績上都有所優待。不是說他的行爲功利化,只是覺得,即便抱着功利的目的,能四年如一日地爲老師搬座椅,也足夠令人欽佩,至少我堅持不下來。

上學時他是學校的貧困生,畢業後娶妻、生子,工作之餘還出了本書,現在業餘做電商,過着富足的小日子。去年我來石家莊時他請我吃飯,聽他講對未來生活的設想,我毫不懷疑他能實現。

 

身邊的勵志故事【3】

一個閨蜜,今年26,香港讀博。高中時相識,一年後我讀文她讀理。文理的成績無法準確對比,但從班級排名來說,她是不如我的,雖然刻苦程度我遠不如她。自此認爲,我的智商比她高。高考她上了二本的院校,那四年回我短信通常在凌晨之後,那個點她剛剛上完自習。

三年後考研,去了北京交大,好幾次打電話都說學多了胃不行,總吐。研二去了香港,成了我身邊最年輕的一位女博士,每月獎學金摺合人民幣一萬四。高中的青蔥歲月,我們每天一起回家。高中後這七年多的時間裏,雖然聯繫沒斷,我們的見面次數卻不超過七次,原因很簡單,她在學習,在準備建模比賽,在上英語輔導班,在備考,沒有時間。雖然直到現在我還是認爲自己智商比她高,但她的經歷告訴我,人與人之間最小的差別是智商,最大的差別是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