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職場勵志 > 思考痛苦也需要智慧

思考痛苦也需要智慧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3W 次

可能是學心理學的緣故吧,朋友們很願意向我傾訴內心的痛苦,跟我講述那些讓他們無可奈何的事。一個朋友年近四十,孩子還小,母親生病,正是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照顧的時候,可偏偏這時,丈夫有了外遇,“小三”找上門來求她放手。她的生活和工作突然停滯了,痛苦可想而知。見她時,她像是一夜之間老了十歲。她說,突然間有種天崩地裂的感覺,不管是忙碌也好,一個人靜下來也好,痛苦隨時都可能襲上心頭,猝不及防。
   
  類似的故事在這個城市光鮮的表面下並不罕見,形形色色的痛苦在人們的內心暗潮涌動。我時常聽到痛苦壓抑到達極致的傾訴,可是這樣的傾訴並不是真正的“心理治療”,它更像“自言自語”——傾訴的人其實在說給自己聽。作爲傾聽者,我雖然能說一些開解他們的話,拍拍他們的肩膀遞上紙巾,但對於帶給他們痛苦的事情,我無力改變。引發痛苦的人或事仍舊存在,痛苦就很難煙消雲散。這也讓學心理學的我有了很強的無助感。
     前些日子,朋友送了我一本書,叫《安忍精進——克服逆境的智慧》。“安忍精進”其實是在勉勵我們在逆境中,以智慧安心,奮發向上、努力不懈。對於“智慧”二字,我其實一直存在誤解。聽別人傾訴痛苦時,我常勸他們“保持一顆平常心”、“別太執着,順其自然”……可是,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這些大道理立刻被拋在腦外,內心被痛苦佔據。因此勸慰別人的語言技巧並不是智慧,真正的智慧在於靜心思考自身經歷,並用心詮釋,當給事情一個新的解釋的時候,心境也會爲之所轉。
     我們都聽說過“風動還是幡動”的故事。風吹幡動,有人說是幡在動,有人說是風在動,而六祖惠能大師給出了一個智慧的解釋——是心在動。這個小故事像是一面鏡子,照射出我們生活中的快樂和痛苦。不論是幡動,還是風動,都是外因,就像我們所經歷的那些帶來快樂和痛苦的人或事,是我們無法控制的因素,但是,我們的內心怎麼來看待風與幡,卻決定了我們的心境。像是同樣得了第二名,有人會想,真倒黴就差這麼一點,有人會想,真棒,我離第一名只有一步之遙了。這聽上去像大道理,但是否能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靠的卻是敢於掌控生活的智慧。
     其實在我們人性中,都有着畏懼改變的傾向。“現狀”對我們而言是一個避難所,因爲即便現實再壞,也是可知的。但是,如不做出內心的改變,痛苦也就會包含在現狀之中,讓你很難把它清除出去。終於我發現,朋友們缺的不是自言自語般的傾訴,也不是苦口婆心的大道理,只是缺少那一點重新思考痛苦的勇氣和智慧。
     我把這本書借給了那個正在爲丈夫出軌而內心焦灼的朋友,帶她到一個陽光充足的咖啡廳坐下,靜靜地等她把這本書看完。她看完之後並沒有說什麼,但是在隨後的一段時間裏,我發現,她對自身遭遇的解釋變得和以前很不同了。她告訴我,這些年被婚姻束縛的不光是丈夫,也包括她自己,她甚至能感受到這段不愉快的婚姻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有一天,她鼓起勇氣,重新思考自己的.未來,她發現,那些早已被她遺忘的理想重新回到了她的腦海中,她開始嘗試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不只是自己應該做的事。重新回到單身給了她很多自由時間可以去安排,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讓她有種找回自我的感覺。
     聽着她興奮的表達,我彷彿感覺她周身都在散發着一種很難形容的力量。人真是一個神奇的物種,那些看似弱不禁風的軀體,卻可能蘊藏着巨大的內心能量,這種能量也會感染周圍的人。
     從此,每次遇到痛苦的事情,我都會問自己,我對這件事情的解釋是合理的嗎?是智慧的嗎?在一次一次的反問中,我感受到內心變得強壯,或許這就是所謂“境隨心轉”的智慧吧。

思考痛苦也需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