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職場勵志 > 自己作決定,失敗也快樂

自己作決定,失敗也快樂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9W 次

 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選擇恐懼症。

自己作決定,失敗也快樂

 一桌飢腸轆轆的成年人翻了半個小時菜單,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選擇按照網絡上的推薦依次點一遍。 而大齡單身男女在選擇伴侶時的心情就像面對超市貨架的主婦,比來比去最後還是隨便找個理由拿了一個。讓人忍不住感慨:還不如過去聽組織上安排呢。 這時候如果有個人,哪怕有個篩子幫人作決定也好啊。 聽上去似乎只要把選擇權交給別人,自己就可以獲得自由,不用揹負着承諾過活。不用選擇職業、家庭,甚至連每天的吃飯睡覺時間都不需要費半點腦筋,自然會有人安排好一切。這不是皇帝一樣令人羨慕的生活,而是監獄一樣沒有自由的軟禁。 心理學家在對療養院的研究中發現這種“好意的、有同情心的照料”會讓療養院裏的人們更加虛弱。因爲無微不至的關懷讓療養者感到自己只是個生命體,而不是可以控制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人。對監獄的研究也發現,只要給犯人增加一點控制權,比如挪動椅子、開關電視,就會減少犯人的壓力和故意破壞行爲。 現在有一種職業叫“職業規劃師”。他們比我們自己更知道我們該做什麼。還有一類人,叫“人生導師”,從小習慣了以高考指揮棒爲燈塔,父母包辦一切的迷茫青年每日誦讀人生箴言,校準人生航向。 但是,同樣一件事,當主角是自己和別人時,人們會作出完全不同的選擇。是去山村支教還是去大公司?是自己創業還是找穩定工作?在給別人提建議時,有更多的人會選擇前者,而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大多數人就忘記了他們的理想,不得不面對柴米油鹽。 這不是因爲我們自私得去讓人冒險而自己安穩享樂。以色列心理學家丹齊格(ShaiDanziger)的研究發現這是由於人們和事件之間的心理距離所導致的,而通過讓人們思考一些更微觀或宏觀的內容,可以讓他們的決策更現實或長遠。 可如果自己的選擇是錯誤的,就要自己承擔所有責任並喪失所有快樂嗎?選擇了一條路就永遠看不到其他路的.樣子,一切好與不好都是在和自己的想象作比較。心理學家丹·吉爾伯特(Dan Gilbert)發現,只要是自己的選擇,我們就會找到更多支持的理由,即使失敗也快樂。 吉爾伯特給短期遺忘症患者看6張莫奈的畫,並讓他們按照自己的喜好從1到6排序,然後告訴他們一部分人可以挑一張留作紀念。但是無論他們怎樣排序,都被告知只剩下第3和第4喜歡的畫可以挑。他們自然都選擇了第3喜歡的畫留作紀念。 過了一會兒,確定這些短期遺忘症患者已經把剛纔發生的一切全部忘記之後,實驗者又帶着之前的6張畫回來了(對於遺忘症患者來說,則是一個陌生人帶着6張從來沒見過的畫),再次讓他們按照喜愛程度排序。 之前排第3的畫這次排到了第2,第4的排到了第5。但是對於那些沒有得到紀念品的遺忘症患者,第二次的排序和第一次一模一樣。這說明人們會在不知不覺當中給自己的選擇找理由,讓自己更加堅信之前的選擇。 觀棋不語真君子。自己棋藝再不堪,都可以安慰自己說“圖個樂子”“這次有進步”;但在別人的指導下,就是贏了,也難以擁有實實在在的成就感。最怕的是觀棋者一邊在旁指指點點,一邊叫囂“我只是爲你好”。 其他的職場勵志文章推薦: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讓我們學會改變自己記住,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