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職場勵志 > 職場維生素吃不吃由你

職場維生素吃不吃由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9W 次

有福不願同享的人,有禍無人與之共擔

職場維生素吃不吃由你

在路上,A拾到一把斧子。

B說:“我們拾到了一把斧子。”

A說:“不能說我們拾到了,而是我拾到了!”

過了一會兒,丟斧頭的人追上了他們,斧子被要了回去。

A說:“我們完了。”

B說:“不要說我們完了,而是我完了!”

是一個人幹、實現抱負的場所,是一個人謀生的場所。每個人到一定時候,都要進入。一般地說,從20多歲,一直到60歲左右,其間大約40年的需要在度過。

雖然錯綜複雜,千頭萬緒,但若總括起來講,最關鍵還是兩個方面,一是如何爲人的問題,二是如何做事的問題。如何爲人,如何做事,又是兩個很複雜的問題。從爲人來講,雖然方方面面很多,而且都是因人而異,沒有千篇一律的東西。但也有相通的`地方,比如說,不論在什麼場合,樂於助人總是很好的品德。   上面一節談到,與人爲善需要講前提條件,需要有原則,只是提醒在與人交往過程中,應靈活機智,不是否定與人爲善的積極性。如果一個人平時不幫助人,那麼當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找不到人來幫助。

平時經常幫助別人,相當於給自己的“人際交往銀行”儲存人情。既然儲存了,那便是有“利息”的。一旦急於用時,即可隨時從中支取。如果理解不出這樣一個道理,平時“不燒香”,斤斤計較,就怕別人佔便宜,擔心吃虧,或者不積極主動地積累,“急來”只能“抱佛腳”,而且也是沒有多大用處的。

對於這個問題,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在能力所及的前提下,儘量多地幫助周圍的人。對你來說或許是舉手之勞,但對別人來說,有可能是一根“救命草”。你覺得沒有什麼,但被幫之人則會牢牢記在心裏。一旦需要,就會反過來不遺餘力地幫你。即便一輩子都沒有這樣的機會,也不要緊。幫助人的目的不僅僅是爲了得到回報,幫助別人顯示你存在的,是無比的,在的時候,你已經得到了回報。

二是樂於與別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和喜悅。在物質或精神上有了什麼收穫時,毫不吝嗇地拿一定的比例出來,與同事家人或親朋好友分享。這樣做,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都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如果你對別人很“摳門”,別人就決不會對你大方。

三是幫助別人需要量力而行,不要超出自己能夠承受的範圍。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情況時常能夠遇見,這個時候,就不能脫離現實條件,而是能幫多少算多少。如果幫得不好,不但對被幫者無益,反而對自己有害,違背了初衷。   四是幫忙需要分兩種情形:一種是“無償援助”,既然幫了,就不要索取回報。當沒有彙報時,不要抱東怨西。另外一種是“契約式幫忙”,事前就談好協議,不要含糊其詞,事後按照約定執行,不扯皮。

有位劉小姐來到一家公司上班。她工作經驗並不是很豐富,但是就因爲自己在公司裏有一個很好的熟人關係,所以一進公司就直接被聘爲實習。這本來是個發展的好機會,但是她卻沒有把握好。

本來她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起箇中間人的橋樑作用。在爲公司着想的同時,也可爲員工謀點福利。但她卻依仗着特殊關係,蠻橫無理,給下屬越來越苛刻,經常要求他們加班,如果工作稍有不合意的地方,她動不動就衝下屬大發脾氣。漸漸地,她和下屬之間好像隔了一堵牆,沒有人跟她交流,也沒有人敢走近她。   由於工作是剛接過來的,她心中沒有什麼頭緒。本來和新公司的新同事、新客戶又不熟悉,許多人就對她有明顯的牴觸情緒。加上她的“特行獨立”,沒有人願意爲她操心,給她幫忙。不但如此,還開始故意製造難題。這使她的工作十分被動,無奈之下,她最後只有選擇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