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作文 > 奮鬥的青春最美勵志作文3篇

奮鬥的青春最美勵志作文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03K 次

導讀:夢想的路上沒有一帆風順,夢想的成功就貴在那份堅持。以下是由本站小編J.L爲您整理推薦的《奮鬥的青春最美勵志》、《人生當立志》、《三更有夢書當枕》三篇勵志作文,歡迎參考閱讀。

奮鬥的青春最美勵志作文3篇

篇一:奮鬥的青春最美!

擁有青春,就擁有了一份瀟灑和風流;擁有青春,就擁有了一份燦爛和輝煌。青春是一種令人羨慕的資本。憑着健壯的體魄,你可以支撐起一方蔚藍的天空;憑着頑強的毅力,你可以攀登上一座魏峨的高山。憑着旺盛的精力,你可以開墾出一片肥沃的地;憑着超人的智慧,你可以描繪出一幅精美的畫卷。憑着洋溢的熱情,你可以遨遊一片汪洋大海;憑着樂觀的精神,你可以走過一叢繁茂的荊棘。憑着無盡的好奇,你可以遊覽一方神奇的土地……

青春是萬紫千紅的春天,是美麗的,但充滿奮鬥的青春最美!

著名的無臂鋼琴家劉偉的一生就向我們詮釋了有夢想有奮鬥的青春的美麗。劉偉最初的夢想是當一名足球運動員,但是由於一場電擊事故讓他的足球夢與他擦肩而過。他頹廢過,但更多的是重新建立夢想。12歲那年他進入了北京殘疾人游泳隊實現自己的夢想,可是就在他屢獲成功後卻因得了過敏性紫癜又一次與自己的游泳夢擦肩而過。被命運捉弄兩次的劉偉並沒有因此被打倒,而是開始了自己的音樂旅途。他克服重重的困難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爲了一位著名的鋼琴家!當命運的繩索無情地縛住他的雙臂,當別人的目光嘆息他生命的悲哀時,他依然固執地爲夢想插上翅膀,用雙腳在琴鍵上寫下:相信自己。那變幻的旋律,正是他不斷奮鬥不斷飛翔的軌跡。

“凡事欲其成功。必須付出代價:奮鬥”愛因斯坦四五歲時還不會說話,卻在12歲時,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與奮鬥,證明了畢達哥拉斯定理。他曾被老師視爲最“蠢”的學生。競靠自己的奮鬥在一夜之間成了世界名人,他曾當過小職員,卻發現了相對論,成爲又一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猶太人,他一生充滿坎坷與奇蹟。卻用自己的拼搏與奮鬥,爲全世界帶來了歡樂與進步,成爲20世紀最傑出的科學家。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民祖的希望,我們是新一代的青少年。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我們不斷奮鬥過程的終點站;而實現我們的大學夢,是我們不斷奮鬥過程的中途站。我們是堅強的一代人,面對日趨嚴厲的升學壓力我們還是依然坐在明亮的教室裏,認真聽好每一堂課,認真對待每一次檢測。縱使我們沒有天賜的聰穎,但我們可以從後天的努力中獲得;縱使我們被無形的手掌拉入深淵,但我們可以一步一步地爬上來;縱使我們前行的道路風雨交加,但我們可以冒着風雨繼續前進。我們不能氣餒,因爲我們是一羣不斷拼搏的追夢人。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我們的青春不能黯然無色地度過,平平庸庸不是我們的追求,不斷奮鬥才能使我們的青春充滿激情與活力,才能實現我們的追求。如果我們都守株待兔,自己不去尋找成功,成功也絕對不會主動來找你。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用百分之百的努力,不斷的拼搏,奮鬥。

“停止奮鬥,就意味着生命也就停止了”。青春像一條蜿蜒曲折的河流,因爲想要投入大海的懷抱,所以衝破礁石的阻擋,一路高歌;青春像一粒沙子,因爲想要感受大漠的堅實的臂膀,所以不斷的追隨風兒,一路飛舞。

奮鬥的青春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奮鬥的青春最美!

 

篇二:人生當立志

“信心和理想乃是我們追求幸福和進步的最強大推動力。”——瓊·菲特說

人生當立志。無志則人難做,事難成。

在人的一生中,除了年幼無知的童年時期外,其他每個不同的成長髮展階段都與立志有很大的關係。簡而言之,青少年求學階段,尤其是大學時期,是人生志向的確立時期;中年工作階段,是人生志向的實現時期;老年休息階段,是對人生志向的回顧與檢查時期。由此看來,立志不是人生各個時期中不可或缺的事,這是值得青年們深思的。

一個沒有目標的人就像一艘沒有舵的船,永遠漂流不定,只會到達失望、失敗和喪氣的海灘。成功者總是那些有目標的人,鮮花和榮譽從來不會降臨到那些無頭蒼蠅一樣在人生之旅中四處碰壁的人頭上。

聰明的人,有理想、有追求、有上進心的人,一定都有明確的奮鬥目標,他懂得自己活着是爲了什麼。因而他的所有的努力,從整體上說都能圍繞着一個比較長遠的目標進行,他知道自己怎樣做是正確的、有用的。有了明確的奮鬥目標,也就產生了前進的動力。因而目標不僅是奮鬥的方向,更是一種對自己的鞭策。有了目標,就有了熱情,有了積極性,有了使命感和成就感。有明確目標的人,會感到自己心裏很踏實,生活得很充實,注意力也會神奇地集中起來,不再被許多繁雜的事所幹擾,幹什麼事都顯得成竹在胸。

人生中的大多數人,都被生活的重負壓在身上,如同一塊巨石壓身,喘不過氣來。的確,我們的生活太沉重了,身心常有疲憊之感。但是又不能不爲自己的前途靜下心來,去尋找出路。也許會發出這樣的'感嘆:“唉,我的出路何在呀?我都熬到這樣的年齡了,怎麼還是沒有希望。”嘆息是沒有用的,惟有挺着腰桿尋找出路纔可能有最大的希望,纔是硬道理。

不管你是誰,都免不了在探索自己的人生出路中尋找到準確的人生目標。這是對自己也是對生命的負責!

人生之所以迷茫,歸根結底主要是沒有遠大的志向和爲之奮鬥的明確目標。沒有人生的目標,只會停留在原地。沒有遠大的志向,只會變得慵懶,只能聽天由命,嘆息茫然。想不讓機會就這樣溜走,不叫青春就這樣逝去,只有靠志向和理想衝出迷茫的漩渦,嶄新的人生之頁將會爲你從這裏掀開。

人生立志,先從“志”說起。古人對“志”的解釋,是認爲“心之所指曰志”,也就是指人的思想發展趨向。當代漢語對“志向”一詞是這樣解釋的:“未來的理想以及實現這一理想的決心。”理解了“志”的含義後,我們對“立志”的含義就很好理解了。所謂立志,就是立下未來的人生理想。

慢慢人生路,讓我們立下自己的志向,蓋起自己成功人生的輝煌大廈吧!有志者,事竟成!

 

篇三:三更有夢書當枕

讀書需要一種心境。安詳的心緒以及靜謐的氛圍,都可以將我帶入那種既恍惚空靈又旖旎美妙的境界中去。在一種如詩的意境中讀書,心靈會像熱水裏的新茶一般絲絲縷縷地舒展開來,抑或會感到那個溫暖的杯底從心房間熨過,熨平心上的每一條褶皺。

心境搖曳不可讀書,功利浮躁不可讀書,靈魂紛亂不可讀書。讀書需要靜下心來,心無旁騖,彷彿人於樹下禪定,風聲雨聲車聲馬聲,無一入其耳;酒色財氣,無一動其心。其中境界如徐燕謀贈錢鍾書先生的佳句:“北海西山都可戀,我來只爲讀奇書。”

於幽美如詩情琴韻的意境之外讀書,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想起一位偉人青年時錘鍊自己,專揀市聲嘈雜之處讀書,常激賞讚嘆,這種大境界,非常人所能修得。看來,片刻寧靜,一室溫馨,對讀書人是何等重要。求生存的匆促步履,打亂了衆生心靈的止水。愛於時光的餘白處,慵讀幾頁書,犒賞一下乾渴的靈魂,可是家務勞動、友人來訪、子女教育以及電視喇叭的聒噪,使你無處躲藏。日常的喧囂裏,早已找不到須臾的寧靜。

所以深夜是最宜於讀書的時候。這時,人已去,茶已涼,片刻前還熱鬧非凡的斗室驟然闃寂。家人睡熟,喋喋不休的電視也早已啞然無聲。月華似水,佳期如夢,擰亮牀頭一盞青燈,取一個舒適的姿勢,或躺或坐,羅衾掩住半個身子就可以了。

書是選好的,就放在枕下,不必從書架上查取。用不着書籤指路,一下就能翻到要看的地方,對於一個真正的讀書人來說,這動作就該像手巧的售貨員取貨一樣嫺熟。不緊不慢地接着昨天的看,若是情節極佳的小說,可以一口氣讀上三五十頁;若是散文,品上幾篇也就夠了,不必太多。像少年時讀書那樣,不眨眼看到天明,是不可能的,因爲明天一早,還有許多重要的事情等待着我。學生時代焚膏繼晷的苦讀對我來說已成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不再去想那些,用寧靜的讀書爲每日的繁忙畫上一個優雅的休止符,已經令我感到自豪,哪怕只讀三五頁,也已滿足,關鍵是活出一分安然的心境,心甘情願地做精神麥田裏最後的守望者。

想起英國作家阿斯查姆在《校長》一書中回憶他最後一次拜訪簡·格雷夫人的情景。那天天氣很好,格雷夫人的父母正在遠處的花園裏遊獵,笑鬧之聲由窗子潛入寂靜的室內,而格雷夫人卻獨自靜坐在窗子旁,閱讀柏拉圖的《蘇格拉底之死》的精彩篇章。作家十分好奇,格雷夫人回答作家說:“他們在花園裏得到的全部快樂,遠遠不及我在柏拉圖的書中得到的多。”“索物於夜室者,莫良於火;索道於當世者,莫良於典。”這是漢代學人王符在《潛夫論》中所說,信然。

我常常被書感動着,被友情感動着,被鼓勵感動着,被忠誠感動着,被美好感動着,被優秀人物感動着,被思想家感動着,被科學家感動着,被文學家感動着。書於我就像是流水於乾裂土地,書於我就想天空於小鳥......

窗外夜色漸深,疲倦漸濃。合上書本,塞於枕下,坦然入眠。三更有夢書當枕,縱然明日有萬劫不復的災難等着,在夢鄉里,仍會一枕書香而露出一絲無憂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