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文章 > 第一書記洋芋地裏尋脫貧路的勵志創業文章

第一書記洋芋地裏尋脫貧路的勵志創業文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5W 次

在海東市民和縣新民鄉若多村提到馮明波,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老百姓口中總會傳來讚許聲。

第一書記洋芋地裏尋脫貧路的勵志創業文章

20xx年10月,馮明波被派駐到新民鄉若多村任“第一書記”。駐村以來,他紮根基層、深入羣衆、求真務實,在精準扶貧路上“另闢蹊徑”,給鄉親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初到若多村,擺在馮明波面前的是這樣的現狀:若多村位於新民鄉以南,半掛在山腰,屬純腦山地區,全村共6個社168戶698人,其中貧困戶38戶135人,總耕地面積2107畝,貧困程度深。

他深知精準扶貧,不僅要打基礎,更要促長遠。爲此,產業扶貧成了馮明波脫貧攻堅的重頭戲。

地處腦山地區的新民鄉若多村,最適宜種植的就是洋芋,且所種洋芋澱粉含量高、口感好,可以說是遠近聞名的老品牌了。但老百姓種了一代又一代,從未想過在洋芋上面找出路、脫貧致富。

一次次瞭解掌握、精準把脈後,馮明波把產業扶貧的目光落在老品牌上,讓老品牌借力新技術,托起羣衆增收致富夢。

接下來的日子裏,馮明波藉助科技扶貧村這一名頭,積極與省科技廳聯繫,希望得到省科技廳的技術支持。最終,省科技廳給全村168戶羣衆免費提供了產量高、耐乾旱的青薯9號種薯和測土配方化肥。

人心齊,泰山移。在馮明波的鼓勁打氣下,在全村19名黨員的`帶頭下,2016年,全村58戶羣衆種植洋芋450畝,平均畝產2500公斤,畝均收入2500多元。年過五旬的李海林老人激動地說:“新品種洋芋長勢好,產量也高,今年種了10畝,每畝收入達3000多元,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站在一邊的村民田永宏說:“要不是馮書記苦口勸說,召開會議給大家算經濟帳,我就不相信新品種,也不敢種。與以前相比,每畝多收入1000多元,新品種實話好。”

馮明波關注着洋芋的產量,更關心洋芋的銷路。金秋十月,正在村民們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時,馮明波怎麼也高興不起來。他總在思考,產量上去了,但銷路打不開,洋芋爛在地裏還不如不種。

馮明波把若多村豐產洋芋的信息發佈到微信圈裏,引起了朋友們的廣泛關注和轉發。很快得到了大通、湟中兩位客商的關注,並與馮明波在微信上取得聯繫。20xx年國慶放假期間,馮明波聯繫洋芋收購商到若多村進行實地察看,在田間地頭與收購商討價還價。因洋芋個頭大、澱粉含量高,很受客商的青睞,並高於當時市場價0.05元下單。

在馮明波的努力下,兩位收購商分別在新民鄉千戶灣村和若多村設立了兩處洋芋收購點,不僅方便了若多村羣衆就近銷售洋芋,還帶動了新民鄉公巴臺、千戶灣等村洋芋種植戶就近銷售。

當一輛輛滿載洋芋的大貨車棄塵而去,村民們數着嶄新的鈔票時,馮明波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談起今後的精準扶貧工作,馮明波說:“現在,我們已經找準了脫貧致富的產業發展之路,後面就是如何鞏固提升的問題了。下一步,我將積極與縣農業部門對接溝通,準備在若多村修建洋芋儲存窖,實現反季節銷售,徹底解決洋芋儲存期短、羣衆收益小的問題,力爭效益最大化。尋找一些短、平、快的收益項目,促使廣大羣衆儘快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