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文章 > 關於春節的文章

關於春節的文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9W 次

12月馬上到來,2017年近在眼前,春節也在向大家招手。下文是爲大家精選的關於春節的文章,歡迎大家閱讀欣賞。

關於春節的文章

關於春節的文章一:春節爲什麼要吃魚

起源於原始崇拜魚。在除夕年飯中,魚除了象徵年年有餘的吉祥意義外,還有隱祕的鎮邪意義。早在漢代畫師所繪門上的扣環,多有魚餙作鎮邪物。唐代的屋門、櫃門、箱門等,都盛行魚形拉手,以示鎮邪的功能。這影響了後世除夕年飯的魚俗。看來,除夕的魚,在餐桌上是招財,餐桌外是鎮邪,只是後一種功能其隱義,逐漸爲人們所淡忘了。

過年食魚的習俗,大江以南的不少區域,似乎有一個潛規則。魚是宴席上最後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作爲吉祥物,意味着“年年有餘”。有的地方,年飯時吃魚,要留頭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達新年“有頭有尾”的祈願。擺魚也有講究:魚頭要對着貴賓或長輩,體現尊敬;來客是文人,將魚肚對着他,贊他肚裏有墨水,滿腹文章;來客是武將,講魚脊對着他,誇他剛武豪放,可作脊樑。還有魚端上桌時的擺放,魚頭對着誰、尾對誰,擺下後不可再端動。魚頭所對的人“剪綵“,魚尾所對的人“贊助”;先由二位對飲一杯酒,再由魚頭的人首動筷夾魚吃(所謂“剪綵”),隨後大家纔可以動筷,熱鬧氣氛,歡語一片。

關於春節的文章二:春節爲什麼要貼年畫

古書裏記載,傳說很久以前,有名叫神荼、鬱壘的'兩個兄弟,專門監督百鬼,發現有害的鬼就捆綁起來去喂老虎。於是黃帝就在門戶上畫神荼、鬱壘的像用以防鬼。這個神話就是後來“門神”畫產生的緣由。據說唐代皇帝曾命吳道子畫鍾馗像,並摹刻出來分賞給大臣貼掛以闢鬼。

關於“門神畫”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唐太宗時,涇河龍王違反天規,玉帝降旨斬首,執刑人乃人間宰相魏徵。涇河龍王得袁守誠指點,去太宗夢中央求,請他在執刑斬首時拖住魏徵,太宗應允。斬首日,太宗邀魏徵下棋,魏徵入寐,神遊出外,夢斬龍王。龍王魂魄惱怒,找太宗索命,太宗驚嚇過度,夜不能寐。後,命秦叔寶、尉遲敬德守衛在寢宮門口,龍王魂魄畏懼二將軍的威相,不敢騷擾。日久,二將軍日夜不息,逐漸支持不住,不能守夜,太宗讓人畫了他們的像,貼在門上,恐嚇龍王魂魄。後來這個形式就流傳到民間。

東漢蔡倫發明了紙,唐以前多爲手繪門神。隋代後期,隨着木刻書籍的產生,木版年畫亦應運而生了。到宋代,木刻取代了畫像。我國最早的雕版年畫,見於南宋時期印的木版年畫,畫面有趙飛燕、王昭君、班姬、綠珠等美女圖,關張趙馬黃五虎圖。

元代年畫中有壽星圖、八仙圖、松鶴延年等,而且有出售交易市場。明代,由於朱元璋的提倡,這種習俗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清代,由於戲曲雜劇、繡像小說及使用插圖等木刻畫的興起,並在繪製技術和雕刻技術上都有很大的發展,使木刻年畫進入了顛峯時期。

辛亥革命前後,年畫不僅沒得到應有的發展,反而遭受冷遇,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戰亂的影響。抗戰時期,解放區出了不少年畫佳作,主要以抗日和勞苦大衆爲題材,如參軍圖、新年勞軍、兄妹開荒等。

新中國成立以後,年畫藝術發展迅速。無論是造型佈局,還是寄情寓意,既有繼承,又有發展,創作了不少宣傳新道德、新思想、新生活的優秀作品。

關於春節的文章三:春節爲什麼要穿新衣服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着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爲中心。 所以人們也要用新的事物來給自己開一個好的年。

而過年人們都要穿新衣,也含送舊迎新之意。

舊時,富紳、富戶呢毛綢緞穿戴一新;貧戶所穿即使是粗布舊衣,也都整齊清潔,異於平日,以應新春吉日。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過年“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着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爲中心。 所以人們也要用新的事物來給自己開 一個好的年。所以過年穿新衣服就是其中的一項。

春節穿新衣的含義

1、表示慶賀

以前的生活條件比較差,很多人的衣服都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平時都不做新衣服的, 因此春節過年可以奢侈一把,享受這一年辛勤勞動的果實。

2、表示辟邪

穿新衣還是辟邪的,它是驅邪降吉祥這樣一個寓意在裏邊。不管是有錢人還是窮人,到這個新 年的時候,他都得給自己穿上新衣服。

3、表示新年新氣象

新年新氣象,從頭開始,丟掉過去的不好,迎接新的好運;

春節在哪天穿新衣

穿新衣,寓意着辭舊迎新,新年新氣象。所以,穿新衣最適合在大年初一,也就新年的第一天開始穿新衣服。